走進今日的畢士大池

走進今日的畢士大池

 鄧達強 

耶穌基督的事奉中,醫治是重要的一環,因為在祂的受苦代贖中,清楚講明:「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醫治的工作,是耶穌基督使命中一個不可取代的記號,祂是最偉大的院牧。讓我們從約翰福音第五章第一至第九節的記載中,學習如何在院牧事奉中跟隨祂的足跡,也啟發我們地方教會,如何參與院牧的事工。

見證的據點

大家都很熟悉這段經文,其中記載耶穌在節期到了一個地方,名叫畢士大。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思想,耶穌特意來這裡發揮祂的見證和能力,因為這裡有很多病人。我想畢士大就是今天的醫院,很多人在此等候得醫治。

請留心耶穌來到畢士大池的時間,是上耶路撒冷守節的時候。節期是一個慶典,是一個開心的時刻,人人都會去尋歡作樂。耶穌卻在節期慶典時,來到有傷病的和需要安慰的人當中。這行動給我們一點啟發:放假時候,人們都去尋開心,找地方消遣,可是院牧事工常覬覦我們的假期,總是在節期中舉辦活動,推動大家探望病人。我相信很多院牧義工都學耶穌一樣,在節期中放下了作樂的活動,來到畢士大池(今天的醫院)這個地方,接觸很多等待關懷的病人。

我們若要衡量教會的光境,不是只看多少人來守崇拜。有些人批評教會的牧師長執,只鼓勵人上教堂去,看見崇拜人數節節上升,就喜上眉稍。耶穌到畢士大去,卻提醒我們,究竟今天教會有多少人,願意去到有需要關懷的地方,我想應把這方面也計算在內,才符合耶穌基督的心意。雅各書說:「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顧念在患難中的人,這才是我們真材實料的信仰。香港生活忙碌,很易在快速的節奏中,忘記耶穌基督的使命,要我們去到如畢士大池一樣的地方,在那裡發揮信仰的見證。醫院是一個應該常常去的地方,這是見證的立足點,也是我們關心貧苦者的地方。

聆聽的問安

耶穌來到畢士大,就問候病人。祂選了一個人,患病三十八年,就問候他:「你要痊癒嗎?」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多餘,難道有病人不想痊癒麼?但耶穌如此問,卻幫助這個人吐露自己的心事,才是精彩的地方。這個人傾吐他的辛酸,他癱在那裡,經歷了殘酷競爭的現實,不但沒有人幫助他,即使有人去幫助他,結果機會也被別人奪去。

院牧事工需要很嚴謹的訓練,例如要接受CPE訓練,其中基本的一步,就是引發心底話,並加以聆聽。這種聆聽的問安是院牧事奉的基本工夫。耶穌基督在這裡表達了這種問候,並隨時願意聆聽,因為聆聽本身就是一種醫治。耶穌尚未醫治這個人的身體之前,先醫治他的心,讓他得著別人聆聽,使他的心得著安慰。

希望的轉移

耶穌基督不單向人問候,引發心底話,帶來內心的醫治,祂還行了神蹟,幫助那個人起來行走。耶穌做了很多超乎我們所想所求的事,我們都相信《天使之城》中的一句話:Sometimes miracles do happen. (神蹟有時確會發生。)但這個故事的焦點,不在於神蹟,而在於希望,因為那人的希望是在於畢士大池,可是這個池子叫他失望,他不知道希望何在。耶穌來,把人的希望帶到自己身上。每個病人都有著很多希望,但這些希望不一定是在耶穌身上;但我們有責任告訴他們,人生中有更重要的希望,是在耶穌那裡。若他們曾經歷很多的失望,我們更要告訴他們,耶穌是他們的真實希望。

最近黃秀霞院牧做了一個很好的佈道,她向一位張先生傳福音。這位張先生決志信主,並接受洗禮,我為他洗禮時,他說了一個見證。他一向知道基督教的神是真的,特別是在節期時更有這個感覺。然而他說:「我唔知『定』(地方),不知到何處找尋,現在我知『定』了,可以找到這位神。」我看著他,知道他信耶穌不是要治好他的絕症,而是有真實的希望,心裡面有很大的平安和喜樂,他肯定知道將回到神那裡去。他知道走對一條人生的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是他的希望。神在他生命中已經行了一件神蹟,他不是起來行走卻仍不知方向,而是向著一條「希望」的路前進,可惜世上很多人仍然找不著這條路。院牧事工就是叫人的希望轉眼在耶穌基督身上。

感謝主讓我們可以參與院牧事工,能活出教會的見證,活出耶穌基督的記號。在參予院牧事奉上, 讓我們跟隨耶穌的方式去開展據點,去聆聽、去問候,使困苦者的希望轉到耶穌身上。這種事奉的模式,早在二千年前,耶穌向門徒發出這個呼喚:「來跟從我。」願主賜福!阿們!

錄自「深水埗區院牧事工委員會」院牧就職感恩會上之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