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硯人生有色彩

墨硯人生有色彩

 陳觀海 

余生長於農業世家,祖籍廣東省南海縣石洲鄉惟和裡門牌四號舊式屋宇。當我出生未幾,乃父便遠涉重洋,僑居秘魯國的小鎮,經營多店生意,若干年後,略有積蓄,賣掉生意回鄉與家人團聚。其時我已長大,父名陳文作,母名何杏如,母知男兒定要求學,充實知能,將來才能在社會謀生,初送我在鄉間陳氏宗祠內的私塾啟蒙,修業數載,時年已長,便送我赴佛山市排革街一所國文專修學校;研習國學,經四載薰陶,學有所成,母又送我赴廣州市,在河南棠寺附近的南武中學,讀至畢業,乃考入廣州大學,校址位於東橫街。畢業後乃逢「七七」蘆溝橋事變,日軍進侵中國,發動戰爭,當時國民黨統治下的國軍不敵日軍,節節販退,其時我乃是個熱血青年,激於義憤,同仇敵愾,便決志追隨國軍,參與對日軍抗戰工作。

當日軍進佔廣州市,續向北方進犯,我乃追隨國軍撤退至曲江縣的韶關市,投入政府服務,當時,政府駐地是黃崗,因戰亂關係,辦公地址只好蓋搭棚廠為臨時辦公之所,其時我任職於廣東省政府民政廳任職科員,後被擢升為股長。

戰後我乃復員廣州市,後辭去政府職務,向商界課發展,其時有一間內河航業機構,名為工商航業公司,我便入該公司任職秘書,當時駐守各省的國軍,軍心渙散,失去鬥志,被迫願意向共軍投降,形成一面倒的局面,共軍有機可乘,無攻不克,無敵不摧,軍事節節獲勝,不數載共軍遂進佔整個大陸領土,國軍乃撤退駐守台灣,成偏安之局。

當時我從廣州市轉往香港居留,並領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在港期間,專心從事文化工作,勤練中國各體書法。蓋余自幼已愛好臨池,日夕無間,不久便練就一手功力雄渾的各體文字,裱成作品,攜赴台灣,舉行個人書法展覽,臨場參觀各界人士,絡繹於途,獲得一致好評。並曾在香港大會堂八樓展覽廳舉行第二次書展,一連三天,觀者大不乏人,亦獲各界人士之讚譽。

余於三十歲來港,在九龍城啟德道,購下一個面積三百呎的住宅單位,把家眷安頓後,承大學同學推薦,在何文田樂道學校任職秘書。未幾,報名考入「葛量洪在職教師訓練班」上課兩載,經考試合格,取得檢定教師資格,先後在港島司徒拔道肇輝台之番禺會所學校及九龍大角咀詩歌舞街鮮魚行學校,任職專任教師,凡十一載。因年事已高,遂告榮休,在家過著平淡生活,因歷年在社會服務,過度勞累,雙足患神經線退化。曾往明愛醫院留醫,治療數月,往骨科醫師診斷,咸認因骨質疏鬆,引致雙足乏力步行,殊難康復,遵醫囑自購輪椅代步。獲悉政府在新界大埔建成一幢相當寬敞的大埔醫院,內部設備相當完善,護理人員眾多,照顧周到,乃申請入住該院,迄今歷兩年餘。此間環境清靜,空氣新鮮,生活舒適,每天供應早午晚三頓飲食,經常乘輪椅上落電梯,在院外平台流連,與院友聊天,既可吸收清新空氣,復可欣賞四周滿植花木,一片綠化環境,使人心曠神怡,日常生活,除三頓外,常在四樓電視大堂的寫字樓替諸親友撰書用名字嵌聯,獲得大家喜愛。

住院期間,心情輕鬆,精神充沛,生活寫意,每週逢星期二、四上午十時半往地下職業治療部從事運動,鍛練體力,閒來喜愛寫作,藉以自遣,獲致心境的滿足。

我於三十七歲時,因受上帝的呼召,心靈感應,決心信靠上帝。在九龍太子道的中華基督教會,由汪彼得牧師為我受洗成為基督徒,嗣後經常往黃大仙的錦江紀念禮拜堂主日崇拜,並兼為奉獻義工,滿心歡悅。惜因現時雙足無力走動,迫得自購輪椅代步,亦因住地距教堂頗遠,漸少參與主日崇拜,但我每天均不斷祈禱,與神交通得到上帝的憐愛,賜我平安和快樂。我們只要常與上帝溝通,主必保守我們,給我們歡樂。

我今年已是個八十五高齡的老人,幸得天父照顧,獲致心靈的滿足,抱有堅定意志,虔誠信靠耶穌,經常禱告,主一定令我平安和快樂,院內地下大堂,常舉行基督徒福音聚會,我必前往參加,從無間斷,願主祝福保守眷顧,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