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並不催人老——播道會靈泉堂

歲月並不催人老——播道會靈泉堂

 採寫:梁婉琴 

一直座落於跑馬地的播道會靈泉堂已有超過五十年的歷史。現址景光街是教會於一九六四年自置的物業,面積不大,只有一層地舖和閣樓。「教會一向的發展策略不是要建立一間大型教會,反而強調植堂,所以每到差不多二百人,就會開分堂。到如今已一共開了超過五間子分堂及孫分堂了。」堂主任廖武洪牧師解釋了教會的定位。

廖牧師是○五年九月才加入靈泉堂成為主任牧師,但對於播道會並不陌生,因他本身是在播道會成長和受造就的,並在觀塘播道會牧會有二十年之久。直至九六年因著移民和進修,舉家赴美定居。在美國進修之餘,廖牧師曾協助洛杉磯橙縣華人長老會成立中文堂,開設華人事工。○四年牧師和師母進修完畢,由於牧師妹妹癌症復發,他們希望回港支持家人,並把所學和經驗貢獻香港教會,於是祈禱等候神的帶領。當時靈泉堂已有三年沒有主任牧師,教會只得一位女同工肩負所有工作。「有一次我與陳黔開牧師分享回港服侍的心志,他便穿針引線,不久,靈泉堂的長執便邀請我回港與他們見面和在主日崇拜證道。不多久教會便正式邀聘,而我們一家很快就回到香港,進入新的事奉。

廖牧師到任時,教會聚會人數已下跌到不足一百人。「靈泉堂曾經有過很好的發展,但近年逐漸走下坡,加上傳道人手不足,信徒領袖薄弱,教會又開始老化,凡此種種都令靈泉堂失去了昔日的朝氣和活力。」明知是一個走向低潮的教會,但有負擔的牧者,卻視為一個機會和挑戰。上任之後,廖牧師首先發了一份調查問卷,瞭解弟兄姊妹對教會未來發展的期望、與及他們對傳福音的負擔和事奉的心志。「大部份的弟兄姊妹都有正面的回應,這是十分感恩的,因為沒有他們的同心,說甚麼重整和發展也只會是空談。」看來人心是互相感動的。

由於靈泉堂現址已相當殘舊,教會若要發展,就必需考慮購堂遷址。「會眾都希望留在跑馬地區,因區內只有兩間教會,而靈泉堂正是其中一間,弟兄姊妹都覺得教會仍有使命服侍這個社區。」廖牧師指目前教會已在區內尋找地方,亦見到神的預備。

事實上,自廖牧師到任後,短短一年內已見穩定的增長,崇拜的平均人數超過一百二十人,樓下禮堂已不敷應用。「教會十月份將會增設早堂。又於每月最後一個週五晚上舉行生命院線,藉此接觸更多坊眾和未信主朋友。我們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和街坊進入教會,所以除了放電影外,更有敬拜隊和見證分享。如果試行一段時間效果理想,這個聚會或會成為我們的第三堂敬拜聚會。」和教會一樣已經步入中年的廖牧師,幹勁及思維都令人感到,若是心中情依舊,歲月並不催人老。

要教會發展當然少不了裝備信徒。廖牧師針對信徒生命和領袖的重整,上任不久即開辦了「貓狗神學」和「提升領導力──聖經中的廿五個原則」的課程,鼓勵弟兄姊妹委身信仰和事奉,承擔領袖的角色。原來「貓狗神學」在美國頗為流行,基本內容是利用貓與狗的特性,讓信徒從貓的自我轉而到狗的忠心。「因此,整個課程是以重整心態為主,目的是要信徒自發性地回應上帝,願意起來服侍榮耀神。除了這些課程,屬靈恩賜的發掘,小組組長及查經訓練與及傳福音的技巧等,將會陸續推出。」廖牧師認真的說。看來「貓狗」都不是用來玩耍一下的寵物。

當弟兄姊妹的熱忱再次燃起,事奉和傳福音就順理成章。「我們有一班大專及就業青年願意承擔中學生事工,他們在暑假帶領一些營會和活動等預工,並計劃九月起開設中學生團契。」除了青少年,兒童事工也有發展的空間。「我們最近多了一些家長,他們都願意帶領子女參加教會的兒童崇拜,師母和另一位資深姊妹聯同一班對兒童事工有負擔的弟兄姊妹,一起重整教會幼兒及兒童事工。」廖牧師更表示,進一步接觸社群會是下一個考慮,「我相信家庭事工的需要是大的,因此我們開始了《婚姻家庭創富事工》,一方面幫助教會中的夫婦建立幸福婚姻與家庭,另一方面盼能接觸社區中的夫婦和家庭,把正面的有關信息帶給他們。

事實上,靈泉堂透過多年來參與院牧服務,已在社區服侍的層面上有實際的投身。自九一年香港區私立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成立至今,靈泉堂一直都是委員教會。當年由於院牧室沒有地方辦公,靈泉堂更借出了閣樓一個房間,作為院牧的辦公室,並且給予多方面的支援。後來,又借出奕蔭街的其中一個單位作為院牧服務中心,讓院牧室可以有更多地方接待病人家屬和醫護員工。

在經濟上,靈泉堂一直都有定期奉獻支持院牧事工,更有弟兄姊妹參與義工探訪。對於教會長久以來參與醫院服侍,廖牧師表示十分欣賞。「我十分尊重教會這個傳統,也很支持傳道同工代表教會參與事委工作。我在觀塘播道會牧會時也接觸過很多聯合醫院的護士,對於院牧事工也不太陌生。我更願意看到靈泉堂的弟兄姊妹能夠跨出教會,服侍更多周圍有需要的人,讓我們在跑馬地區成為一個明亮的燈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