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醫院聯網--心靈關顧服務的回顧與前瞻

新界東醫院聯網--心靈關顧服務的回顧與前瞻

 湯新南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署理主任院牧/CPE督導 

過去二十年,院牧(包括天主教牧靈工作者)在安慰及關顧病人心靈需要上已下了很大的功夫,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週一嶽醫生也肯定這點(《慈聲》八十六期二十三頁)。既然院牧服務已有一定成果,為甚麼還要成立心靈關顧服務委員會?心靈關顧是否每個人都能做到?若是,則院牧的專業又是甚麼?

聯網內各院心靈關顧服務的源起

院牧服務雖剛慶祝了二十歲誕辰,心靈關顧服務在本港的歷史卻已超過了五十年。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於一八八七年開院之初,已有醫生主領聚會及講道給病人聽。前粉嶺醫院於一九五九年開院,門前有一奠基石,上面刻著「為醫治萬民—啟示錄廿二:2」。到一九九八年二月北區醫院落成,兩院聯合組成院牧事委。有一位天主教信徒也同時全職投入服務。一九八四年威爾斯親王醫院成立,有一位修女負責院內的牧靈工作。基督教方面,福音工作由一群基督徒醫護人員承擔,至一九九四年正式成立「沙田區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大埔醫院於一九九八年成立,翌年行政總監董秀英醫生主動邀請那打素醫院院牧部協助,聯絡大埔區教會,成立該院事委會,開展院牧事工。天主教方面,得到天主教教區的支持,開始提供牧靈服務給大埔及那打素兩院。

回顧這段歷史,當許多醫院還沒有院牧服務時,心靈關顧工作主要由醫護人員主領,及與教會合作,務求使病人在困境中得著支持與盼望。然而,由於醫療架構的轉變,社會問題愈加嚴重,人的心靈困擾隨著日益增多,醫護人員已無暇兼顧工作以外的事務,他們亦缺乏有關方面的專業訓練;因此,將這心靈關顧的事工交由接受過神學訓練及專業訓練的人擔任便成為順理成章的事。

心靈關顧服務委員會成立的原因及目標

醫管局於二○○一年將全港轄下的醫院劃分為七個聯網,沙田慈氏護養院行政總監葉衛忠醫生負責統籌新界東聯網各院的專職醫療服務。為配合現時的醫療架構模式及提升院牧在醫院的專業地位,葉醫生於二○○二年九月成立一個跨醫院、跨宗教的「新界東醫院聯網心靈關顧服務委員會」。此委員會的主要目標是為關顧者(二○○六年初定名為心靈關顧員)建立一個專業形像及角色,融合在醫療隊伍。

心靈關顧服務的「四化」

為達成上述目標,「委員會」必須要帶領聯網內心靈關顧服務朝向「四化」,包括:

一‧正規化─將心靈關顧服務納入醫院服務架構內,成為其中一個部門

為了提升他們在醫院的身份,「委員會」及主席葉醫生過去已付出不少努力:(1) 取得聯網總監馮康醫生批准,授與同工「榮譽職員Honorary Staff」的地位,(2) 劃一「心靈關顧服務─基督教院牧部/天主教牧靈部」的指示牌,(3) 印製心靈關顧服務的小冊子, (4) 發給各院牧部及牧靈部使用醫管局內聯網的權利。

二‧制度化─就如其他專職醫療部門的服務一樣,要有各類的服務表格

葉醫生認為心靈關顧員應與醫療團隊有更直接和制度化的溝通,因此製定了劃一的個案轉介表格及月報表。另一方面,本人認為作為一個專業及正規的部門,必須備有其工作指引及員工守則,並且配合院方的政策。

三‧專業化─除了基本的學歷外,專業知識及技巧必需要不斷提升

現時香港的心靈關顧員的學歷參差,沒有統一的標準,亦沒有一致認受的機構去製定及監察心靈關顧員的專業水準。有鑒於此,香港醫院院牧事工聯會於二○○六年四月成立了一個名為「院牧專業化研究小組」,本人有幸被邀請為其中一員。主席葉醫生在《慈聲》八十四期提到一個行業必須達到以下的要求,也正是小組的目標,包括:公認的學歷Qualification、行為準則Code of Conduct、自我監管的系統Self-regulation、服務標準及自我審查機制Standard of Service and Self-audit、持續進修的計劃Continuing Education Plan。

四‧合一化─在求同存異的原則下,建立一支心靈關顧服務的團隊

甚麼是「求同」?上述三項已經是達致共識並執行當中;另外,已開始的雙月個案研討會有助聯網內心靈關顧服務的專業性。甚麼是「存異」?畢竟院牧或牧靈工作的「老闆」不是醫管局,各院的心靈事工發展皆有其背後的價值觀;因此,在不影響該院的運作下,仍需受到尊重。

結語

要結合不同宗教,七間醫院的心靈關顧服務確實不易,況且各有自己的歷史特色;合一是勢在必行的事,正如其他專職醫療一樣。心靈關顧服務委員會,尤其主席葉醫生在這方面已付出了不少的努力。相信不久將來,新界東醫院聯網的心靈關顧服務必能成為一支強大的隊伍。

* 轉載自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報刊《東網》第二十八期2006年9月,承蒙允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