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構我們的生命故事

易構我們的生命故事

 湯新南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署理主任院牧/CPE督導 

「易構reframe」一詞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院長關瑞文博士根據Change-Principles of Problem Formation and Problem Resolution 一書中的解釋:「轉變經驗者對此事物之觀點,同時把此事物放在別樣的合宜架構中,以致該事物的意義被徹底改變過來。」(註一)二十年的院牧事奉,可以說是在醫院工作了二十年,關心了無數的病人,訓練了許多的學生,若我用這種方式描述我過去二十年的歷史,則於我於他人毫無意義;然而,當我易構這二十年的生命經歷時,就驚訝於生命的豐盛,是充滿了悲傷與喜樂,咒詛與祝福,忿恨與感恩。這些寶貴的經歷塑造了我的牧關及訓練模式。

我在臨床牧關教育的訓練過程中,第一星期必定是兩日一夜的「生命故事」分享營。每位學員及督導有一小時的時間分享個人的成長經歷,目的有五:

  1. 因著個人的坦誠開放,組員間的信任關係很快就建立起來。
  2. 對同儕的經歷有些認識,日後容易理解該同儕處理個案時的背後理念及成因。
  3. 督導透過個人的經歷分享,示範給學員明白如何面對錯敗或成功。
  4. 在聆聽對方的故事中,大家都驚訝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
  5.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有些決定性的經歷,當你回望的時候,那些就是你生命的轉捩點,你對該些危機的反應顯示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Robert U. Akeret)。(註二)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都是豐富的、獨特的,該從那些角度去聆聽、去講述、去檢視,是督導訓練學員、學員牧養關懷病人時要考慮的。我會選取三個向度:

生命故事中的神學反省

  1. 在生命經歷中涉及甚麼神學或信仰的問題?目的是連結信仰與現實生活的關係。
  2. 在這些經驗中神如何彰顯祂的能力?神學反省是幫助我們探討有無些地方神可能已經開始動工,在日常生活中確認神的能力,以致我們更明白生命的奧秘及神的恩典。
  3. 深層反省過去的經驗,及藉深入尋找聖經或信仰傳統去理解神的作為。也許有些重要的經驗讓我們更認識神,或挑戰我們固有的信念。

生命故事中的人際關係

  1. 在生命的一些重要事件中涉及甚麼人,這些人及他們的行為對我們有何影響?這是要檢視自己與人相處的模式受過去重要人物的影響程度。
  2. 原生家庭的教育、家規對我們與人相處有何影響?父母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及子女間的彼此交往,對危機的處理,對情緒的表達都時刻無形地指揮我們。
  3. 學校、工作環境及同輩如何建立你對人的信任?這點引導我們醒覺到我們對他人的開放及接納程度是受過去某些特殊經歷所影響。

生命故事中的自我認識

  1. 在經歷重大危機時,你是如何面對?反省過程中,對自己有何新發現?幫助學員重新檢視自己的內在潛能及心靈需要。
  2. 當你重溫生命故事時,有些經歷對你事奉的價值觀及態度有何影響?在重新講述這些經歷時,藉督導及同儕的回饋有助學員建構其獨特的事奉模式。
  3. 對於失敗或沮喪的經歷,你學到甚麼功課?每個生命故事總有幽暗的片段,卻常縈繞在我們思想中,揮之不去。既是生命的一部份,何不接納它,從中思想它帶來甚麼新的刺激與挑戰。

最後,容許本人用奧古斯丁的生命故事作結束。奧古斯丁生於公元三五四年北非一個小鎮,在他年青的日子,放縱情慾,與情婦同居時生了一個兒子。於公元三八六年在朋友的一個花園內,多次聽見重複的聲音,「拿起來讀。拿起來讀。」他相信那聲音來自上帝,要感動他研讀聖經。最後他離開情婦,帶著兒子過修道生活。公元三九六年成了主教。他著名的《懺悔錄》忠實地敘述他的故事,讓所有人看見他充滿缺點的人性。若奧古斯丁的故事是這樣的一團糟,卻仍然反映一個被上帝使用,影響很多人的生命;或許我們自己那不夠完美的生命也可以被使用,促進別人生命旅程上的屬靈發展。這就是教會歷史引導我們從另一角度看奧古斯丁的故事,不著眼於他的失敗見證,不著眼於他的感情混亂,而著眼於上帝對奧古斯丁的接納、包容、寬恕,甚至改變的大能。講述我們的故事是讓我們每個人都看到在我們的生命故事中,上帝已經臨在的行動。為了使我們的屬靈導引關係有好的開始,我們必須首先有勇氣尊重自己的故事。(註三)

註一  Donald CAPPS 著,譚偉光譯:易構—牧養關顧的新方法, 2005年,基道出版。
註二  Richard L. Morgan (1996):Remembering Your Story , Upper Room Books, USA
註三  Keith R. Anderson & Randy D. Reese著,李興邦譯:師徒關係—屬靈路上拖與帶,2004年,基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