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心中的慈聲

院牧心中的慈聲

牧己牧人的參考

《慈聲》不斷在蛻變,由創刊號至今質素不斷提升,一直在求新求進步;由起初簡單的設計進到如今的講究專業。內容亦由起初推廣院牧服務,報導各院院牧事工消息,院牧事奉分享,健康知識;繼而有病者或家屬的分享,以致具專業專題的文章,內容愈見豐富與姿采。

每期必先睹為快的專題文章,不單展示香港院牧服務的進階和演變,很多時候透過作者的見解,在在擴闊個人視野,豐富事奉內涵,又可加強醫院牧養的深度,其次個別病患者的分享,除了顯示服務的認受性外,更鼓勵和調校我對牧養對像作更多方面的關顧,動態傳真則加強各院牧室的消息交流讓我可以禱告記念。

若推動牧關、合一見証、探索發展、溝通消息,是《慈聲》的使命,則代表院牧事工的期刊,非《慈聲》莫屬了!而筆者建議現職牧者、神學生諸君嘗試選擇以《慈聲》作為牧己牧人的參考。

陳任敏儀院牧
香港區私立醫院


一份親切的感覺

《慈聲》好像一封家書,每次收到時都有一份親切的感覺。各間院牧室就是家庭裏的不同成員,把自己的近況和需要都分享出來,瞭解後就能彼此代禱記念。

《慈聲》就像一個「窗口」,讓我們能夠互通,也把我們連在一起。

《慈聲》的內容十分豐富,亦按時有所增刪。以往一系列的「探病錦囊」是我最喜歡的欄目,除了實用性的技巧外,更給我很多提醒,讓我在關顧病人時能更適切他們的需要。而病人的見證、院牧的感受都能打動人心,讓讀者更體會醫院牧關的內涵。

在設計上,《慈聲》越來越見進步,更可上網閱覽,很能配合時代的節拍和要求。若經濟許可,可考慮增加彩頁,相信會更加吸引。更重要的是《慈聲》需要繼續肩負異象推廣的使命,讓更多人認識和肯定院牧服務的理念。

謝達明院牧
廣華及黃大仙醫院


教我心靈再次得到振奮

回想第一次接觸《慈聲》,乃是剛入行作院牧生涯的開始,在《慈聲》健康資料一欄中,看到各類病症的資料及病者的心境。由那時起,我便收集每期《慈聲》作個人探病錦囊,增加認識及瞭解病人的心靈需要。因此現在再閱「探病錦囊」,便有一番回味,同工們將個人事奉心得與經驗向我們分享是何等寶貴。對我而言,這是很好的經驗交流,從中使我得著學習及豐富了個人事奉。此外亦從院牧個人生命中得到激勵。作為院牧的我,不是強者,總會有情緒低落、事奉乏力,但每次閱到「活出彩虹」、「幽谷雲彩」、「院牧心箋」等,總教我心靈再次得到振奮,繼續努力往上望、向前走。

「CPE探真」是院牧界最具特色的一欄,讓更多人可認識及瞭解CPE課程之餘,亦具訓練的資訊,從中得到許多啟發;亦欣賞《慈聲》早期有「支持服務介紹」一欄,是個社會資料的寶庫,讓受助者可得到幫助。

《慈聲》是一份具重要性的院牧事工刊物,若然方向及對像清晰,能與其他基督教刊物有別,除了會得到更多讀者閱讀外,亦具教育意義。感激主編羅杰才牧師及一群同工過往的努力,願神祝福你們的事奉,亦賜你們異象繼續辦好這富有意義的刊物。

雷海倫院牧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我的精神食糧

我經常形容《慈聲》為我的精神食糧,每次收到《慈聲》,我第一時間就會翻到「動態傳真」,瞭解各院牧室的事工近況。作為整個院牧團隊的一份子,絕對需要知道大家的事工發展和彼此的需要,而《慈聲》正好能讓我一目瞭然地掌握最新的消息。

另一個我特別會先看的欄目就是「與H.C.E.對話」,因從中可以知道醫院行政總監的管理哲學及對院牧服務的看法。自從加入這個欄目,院內同事對閱讀《慈聲》的興趣也增加了,而《慈聲》也正好發揮了橋樑的角色,把院牧事工和醫院連繫得更緊密。

《慈聲》是一份名副其實的院牧事工代表刊物,內容豐富,且剛柔兼備,既有事工資訊,也有牧關知識,更有摯誠分享,讓整個院牧服務能夠全面地呈現出來。

陸迺定牧師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