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成長與臨床牧關教育

生命成長與臨床牧關教育

 湯新南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院牧/臨床牧關教育訓練督導 

還記得要去尋找失去了的美味乳酪的兩個小矮人嗎?「我喜歡這裏,這裏很舒服,而且這裏是我所熟悉的一切。除此之外,我覺得外面的一切都充滿危險。」猶豫說。哈哈對逆境的回應剛好相反「恐懼可能是件好事,促使你去採取行動。採取行動後,可能對事情有大改善。」猶豫雖然到了生命的低點,仍不願作任何改變;哈哈知道需要擺脫恐懼,才能發掘到豐富的資源。臨床牧關教育能否使到學員的生命有所成長,雖然有多個因素互相影響,但最重要還是學員本身的態度。

大民是一位事奉多年的中年牧者,成長於一個平凡的家庭,他父母就像其他父母一樣,早出晚歸賺錢養家,無暇照顧子女。大民是家中的長子,要照顧弟妹,因此自小便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處理事情以完成任務為目標,不懂得與人相處。他報讀這課程的原因之一,是事奉上不如意,驅使他思考人生下半場的方向。學期初,他形容自己是「靜如深海,寂如蠶蛹」,在他內心深處的確如是。他外表卻是善於表達,開放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在小組討論時能給予許多意見的學員。他用了六幅圖畫作為週記反省,來形容他的心路歷程─從回望過去到展望將來。

(圖1) 像一粒種籽,要使勁地深入到泥土的深處,為要尋找水源及礦物質;而我,必須要清除心中的憂慮、恐懼、忿怒、羞恥及低落的自我形像,為了尋找我的人生方向。

dia1

「衝破」─他知道要擺脫過去幾個月以來的負面情緒,他必須要努力,突破自己的固有框框,入到內心深處,誠實面對自己的陰暗面,藉著督導及同儕的幫助,適當處理,因此報讀這課程。雖然理性上有這決心,但實踐起來並不容易,起初仍存觀望態度。

(圖2) 我感到鬆弛、平靜及有盼望。現在,我就像一粒等待藉吸取陽光以致發芽長葉的種籽,根莖長得堅實,而耶穌基督就是我的根基。

dia2

「有盼望」─較為適應小組的模式後,他開始願意有限度地分享生命中的創傷,我便建議他處理事奉衝突中帶來的負面情緒。中國宣道神學院講師區祥江先生提到兩項很重要的成長動力的源頭:1. 它是源於成長的人的內心。2. 它是從內而外引發出來,並不受外在條件控制。大民是帶著期望處理的心態來此,因而他的改變動力是大的,加上他的反省能力高,他形容自己的轉捩點像是一粒埋在泥土的種籽,現正發芽。

(圖3) 我感到自己已經可以站起來,仰望上帝的供應─陽光、雨水及祂的微笑。這兩個星期,我們的朋友主耶穌帶領我們經過。

dia3
「站起來」
─他多了開放自己與人交往,每當探訪病人後,他就會向我及同儕聽取意見及作反省,他說他喜歡這種「行動—反省—再行動」的學習模式,可以刺激他思考。看見他心情顯得輕鬆自在,同時,他也開始自如地分享他事奉上的不愉快經驗,他不需要再用「堅強」去掩蓋他的脆弱部份。

(圖4) 我感到黑暗、寒冷及潮濕,很快便會下雨。但太陽會重臨大地,令生命充滿光彩及盼望。一粒細小的種籽需要陽光、空氣及雨水,才會在大自然中漸漸成長。上帝創造這些大自然,祂知道並供應我們的需要。

dia4

「跌倒仍能站住」─在願意面對和處理創傷及個人弱點的過程並不平坦,總有高低起伏。舊有的思想,觸及傷處的痛有時會令人洩氣,他知道需要靈裏的支持,所以建議成立祈禱小組,互相代禱,他再不是單靠自己面對問題了。

(圖5) 還是下了一場大雨,但我感到清新、釋然及有力量,感謝上帝的恩典像傾盆大雨般落到地面。種籽及其他植物雖然被埋在黑暗的地底,但我相信,一粒麥子,若是落在地裏死了,就會在適當時候結出許多子粒來。

dia5

「接納」─他對逆境已經有新的觀念,不再視它們為敵人,而是成長的契機。他不再害怕多了顯示自己的脆弱,他醒覺到敏於自己的感受,就更能明白受助者的心理情緒及感受。

(圖6) 最後,所有的石塊(忿怒、羞恥、恐懼、焦慮及低落的自我形像) 都被衝破,有水從地下湧出成為一道泉源。衝破了這重重障礙,我才認識到自己是一位真正的牧者。

dia6

「破繭而出」─他承認過去自己喜歡被人尊重,怕被人拒絕;現在,不再介意別人對自己的反應,情緒不再受到困擾,「上帝愛我,我也愛自己。」他對自己牧者的角色有新的定位「從上帝話語的傳遞者轉為上帝的愛的傳遞者,從機構經理到傳生命佳音者」。

作為大民的督導,本人要經常提醒自己,像The Adult Learner 作者引用Tough 曾經做的一項研究,認為助人者要包含五項素質:

  1. 接納受助者這個人及他的問題。
  2. 相信受助者有自我計劃的能力。
  3. 視彼此互動為對話、聆聽、回應及明白。
  4. 對受助者要存開放的態度。
  5. 助人者自己要有空間成長,常存學習的心態,而不是一成不變。

    臨床牧關教育的學員絕大部份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及工作經驗,作為他們的督導,除了要有基本的態度及技巧外,最重要的是相信學員的自我計劃能力,存著對話的空間及自我成長的胸襟,學員才能釋然地發揮他的潛質。這個訓練不是要去改變學員成另一個人,而是激發他發掘及發揮上帝早已賜給他埋藏心底的能量,以面對人生逆境。

參考書:
1.  史賓賽強森(著),游羽蓁(譯),誰搬走了我的乳酪(1999), 台北:奧林文化, p.56 &64
2.  區祥江(著)生命軌跡(2002)第四版, 香港:突破有限公司, p.141
3.  Malcolm Knowles, The Adult Learner,(1990)4th edition,
Houston: Gulf Publishing Company, p.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