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這個團隊更成熟和壯大

希望這個團隊更成熟和壯大

 編輯室 
荃葵青區

荃灣、葵湧、青衣(荃葵青)在地域上是處於新界,但感覺上是屬於市區。荃葵青居住人口約81萬多,分屬三個區議會,但在醫院聯網中,位於荃灣的仁濟醫院,與位於葵湧的瑪嘉烈和葵湧醫院,都屬於九龍西醫院聯網。三間醫院,分屬兩個事工委員會,其中瑪嘉烈及葵湧醫院是同一事委會。瑪嘉烈有超過1,200張病床,仁濟702張,兩院皆有急症服務。而葵湧則為精神科醫院,現有1,272張病床。三院合共有8位院牧,2位探訪幹事,病床的比例是1:317,即一位院牧平均要分擔317張病床。

仁濟醫院院牧事委會主席范國光牧師表示,雖然仁濟位於荃灣,但服務的範圍包括荃葵青,所以亦需要荃葵青教會支持。現時荃葵青約有130間教會,而荃灣佔50間左右。范牧師說,穩定支持仁濟的約有30至40間教會,但其中多數為荃灣的教會。范牧師坦言,希望有更多教會加入,成為事委教會或支持教會。

而仁濟的主任院牧畢林麗玲師母認為,教會對參與帶領醫院聚會顯得非常熱心,每年的福音聚會,往往一早被認領,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但在經濟上的支持,卻未見踴躍。因此,現在的經費除了透過一些固定的教會支持之外,每年的步行籌款就相當重要。而另一個重要的財政支持,是來自義工,他們真的是又出力又出錢。但院牧服務的關鍵人物仍是院牧,若要增加院牧,財政肯定是一個重要條件,所以希望教會能穩定支持。

畢師母表示,仁濟今年會加強對員工的關顧。因為他們看見員工的壓力很大,而院牧的角色超然,容易得到信任,所以院牧關顧員工是非常有效的。今年仁濟嘗試把義工訓練的時間改在下午進行,因為在過往的訓練多在早或晚,但醫院探病最好的時間是下午。所以希望下午的訓練應能培養出更多可以參與探訪的人,避免學而不能置用的結果。

范牧師認為仁濟的義工團隊是十分出色,整個團隊有約100名義工,其中有約20人更是外展的義工。每逢節期(如聖誕節、母親節、復活節)參與的更達300人之多。而畢師母亦對這個義工團隊感到十分欣慰,她更希望這個團隊更成熟和壯大。

位於葵湧的瑪嘉烈和葵湧醫院,乘港鐵要在美孚站下車再轉小巴才能到達。瑪葵兩院相連,但性質分別甚大。瑪嘉烈是一間重要的急症醫院,它是機場事故的第一支援醫院,亦是傳染病重點醫院,而葵湧醫院則是精神科醫院。負責瑪葵院牧服務的方衛心署理主任院牧表示,兩院的性質分別很大,在瑪嘉烈一切都要快,要即到,即見,甚至要即日轉介,因為病人留院的時間很短,所以要很趕急。而葵湧則完全相反,要很慢,很有耐心,因為精神科院友,要一切放慢,這卻要花上更多時間。她坦言現時人手不足,整個團隊共6位同工(3位院牧、2位探訪幹事及1位辦公室幹事),她期望最少增加一位男院牧。方院牧亦認為地區的教會支持不足,而且因為葵青區的教會以小型的居多,他們外展關懷的能力和意識都不強。雖然瑪葵院牧事委會主席韓寶龍牧師認同地區教會參與不理想,因為荃葵青共有約130間教會,而葵青亦有約80多間,但只有10多間參與瑪葵的事委,他明言希望有更多荃葵青的教會願意參與院牧事奉。

院牧人手不足,義工呢?方院牧表示,現時恆常探訪的義工大約有25人,雖然他們的參與,已大大幫助解決院友的問題,甚至院方對這些義工也十分欣賞,但瑪葵仍需要更多義工。不過限於人手,每年也只能開一期訓練班,原因是受訓學員在上病房實習時,都要有院牧一同參與,因此不能安排太多訓練。方院牧表示,院牧與義工在每次探病之後,都會有一次分享、討論,在當中院牧和義工們都能對病人的需要有更多的體會和發現,是一個共同成長的機會。

韓牧師從他個人參與和鼓勵教會弟兄姊妹也參與院牧服務的經驗指出,一些會友在參與之後,才明白到自己的幸福,也多了對別人的關懷,更改變了對事物的看法。作為一位牧者,他認為院牧服務不單只是付出,而是一個幫助生命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