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浪中的平靜

風浪中的平靜

 羅杰才牧師 院牧事工聯會總幹事 

耶穌上了船,門徒跟著他。海裡忽然起了暴風,甚至船被波浪掩蓋;耶穌卻睡著了。 門徒來叫醒了他,說:主啊,救我們,我們喪命啦! 耶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膽怯呢﹖於是起來,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的平靜了。(太8:23-26)

忽來橫逆,恐懼和無措是很「正常」的表現。所謂橫逆,輕則威脅生活,如失業、失戀、失財;重則危及生命,如意外受傷、危疾。

耶穌與門徒在海上忽然遇上風浪,也可以說是忽來橫逆的經歷。因為這次的危機直接威脅他們的生命。「我們喪命啦﹗」竟發自相當成熟,而且甚有掌舵經驗的彼得之口,可見情況之惡劣和危急,已經到了絕望關頭。有時,我們也許會因為失業或失意而有「死啦、死啦﹗」的感覺,但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而且遠遠未達到威脅生命的程度。但如果是真的患上危疾或重傷,那種絕望感一定是真實的,因為生命之舟(身體)「被波浪掩蓋了」。

福音書除了有生命和生活的教訓之外,更常用敘事的形式向我們揭示生命應該如何擺放,上帝是怎樣導航。

忽然的風浪

曾經到過以色列的都可能知道,由於地理原因,北面的敍利亞不時有氣流從山峽間吹向加利利海,若氣流又急又大的話,就像暴風一樣,足以造成傷害。但這是自然的現象,也是在加利利生活的一部分。正如生活於現代的經濟城市會遇上金融風暴、經濟轉型、失業裁員,甚至疾病死亡一樣。但「自然」還歸自然,一旦當我們遇上風暴,仍然會恐懼、呼叫、甚至埋怨「祢不顧嗎﹗」(可4:38)。

耶穌平靜風浪的神蹟,很常被用作安慰(其實是鼓勵)在風暴中的人(如遇上意外、不幸或疾病的人),催促他們的信心,並且顯示(或暗示)上帝會為他們平靜風浪。當然,風浪必會過去。其實加利利海的風暴比我們的颱風更短暫,往往不消一刻就已經過去。但它傷害的能力,卻不可以低估。而且像這樣的風暴,亦不會因為今次平靜了,以後就不會再發生,除非我們不再生活在這個世界。彼得和門徒們下次出海,其實仍然有機會再遇上風浪,至於會不會像今次一樣「大步檻過」,沒有人可以知道。但這並不表示耶穌在我們遇上風浪時只會「睡着了」。只是若以經歷了一次「祂起來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的平靜了。」(太8: 26)就以為每有風浪,祈求就必風平浪靜,卻是一種偏頗的信仰態度。

耶穌卻睡着了

上帝會在我們的危機中介入,解除我們的威脅,這的確是可能的,我們也常常聽到看到這樣的見證。而事實上,這也是我們信仰的一部分。然而,卻不應該是全部。因為一日加利利海還在,一日仍會再有風浪的可能。正如我們一日仍在生活,一日仍有遇上不幸和疾病的可能。所以若以耶穌平靜所有風浪作為解決危機的唯一可能,恐怕不但不會完全實現,而且也是忽略了耶穌在船上所行的另一個神蹟,也就是忽略了更重要的教導。

福音書上記著「耶穌卻睡著了」(24節),試想想,「甚至船被波浪掩蓋」的情況下,船身搖晃的情況會是怎樣的劇烈。就甚至連打醒十二分精神全力與風浪搏鬥的門徒,也可能被拋下海。任何有常識的人都會知道,在這樣情況之下「睡著了」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除非那是一個神蹟。但作為漁夫出身的彼得,與耶穌共處一船,為甚麼沒有看出來呢!莫非是死亡的威脅,使他們失去了認知的能力?

耶穌為甚麼會在這樣的情況下睡著了?祂又是怎能在這樣的情況下睡著了?才是要思想的核心問題,這問題的答案比平靜風浪更重要,而且與我們更關切。

當我們關顧在生命中遇上風暴的人,特別是患有危疾的人,他們的遭遇和反應,大部分會像門徒一樣的恐懼和迫切的祈求平靜風浪。這樣的恐懼和祈求其實是相當合乎人性和情理。然而,耶穌對門徒的期望和對我們的期望卻不止於此。

在風浪中平靜

在這個「關鍵」時刻睡著了,並不是因為祂太疲倦了。因為不可能疲倦到這樣的程度,而且即使真的,祂也應該會被拋下海了。所以祂是在風浪中行一個神蹟—在風浪中平靜。這神蹟不但比平靜風浪更早發生,而且更加重要。因此,在這裡發生的不是只有一個神蹟,而是兩個神蹟。而且第一個神跡比第二個神跡對在風浪中的人更加重要。如果我們有留心注意一些經歷風浪的人的見證,平靜風浪的經歷往往令人感恩,風浪中平靜的,除了感恩之外,還令人感動呢!

因此無論是我們自我對應,或是關顧他人,單向的鼓勵,外向的解決問題,都是不全面的。我們要明白耶穌的意思,祂沒有為我們預備風平浪靜的環境,甚至即使發生風浪,祂也不一定會立刻使風浪平靜。祂這樣不是要我們恐懼,而是要我們在風浪中,因祂而平靜安穩。因為這樣生命才會成長,見證才更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