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一座平安的壇

築一座平安的壇

在院牧聯會事奉十五年,到明年三月就卸任了。由於明年的編務由候任總幹事盧惠銓牧師負責,下一封〈給關心者的信〉也會由盧牧執筆。離別在即,心情忐忑。但牽掛的不是自己的前路,而是香港和院牧事工的前途。

今日社會的混亂與衝突,仿如以色列的士師時期。那時是前王國的時代,社會沒有權威,「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如今是後現代社會,權威已經失效,「衝擊」已是常態。跳出微觀視野,「政改」以外,值得擔心和關心的還有秩序瓦解、價值失落、環境破壞、道德崩潰、生命虛懸…

此時此地,想起基甸,想起他所築的那座稱為「耶和華沙龍(Shalom)」(神賜平安)的壇(士6:23-24)。士師時代的混亂、戰爭、仇殺、墮落,都是真實的處境;但在這樣的處境中,神仍然呼召基甸,基甸仍然築壇,卻表現了一個願景。今天,Shalom(平安/和平)實在是我們心中最深的渴望。

關於Shalom,曾經兩次在醫院的研討會中聽過不同的解釋。一次是在大埔的那打素醫院,關俊棠神父指出希臘人認為Shalom是「合奏」(尊重和諧);拉丁人是「談判」(互惠共贏);希伯來人是「破鏡重圓」(重建關係);日耳曼人是「愛與自由」(積極創造)。Shalom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處境,有不同的演繹與追求。

另一次是今年院牧服務30周年的研討會中,董倫賢博士提出Shalom包括五方面,這五方面是「與神和好」(靈);「心得平安」(心);「關係和諧」(社);「身體健康 」(身);「內心滿足」(全人)。概括起來就是「身心社靈」全人健康。

我們無法得知基甸當日築壇時心裡是否有這麼豐富的想法,或許這都是後來的人經過了生活的體會和思考,才漸漸豐富了Shalom的意義。正如我們對公義、民主、自由、法治甚至健康等等的觀念,也會不斷豐富。這也是神給我們的恩典,使我們能夠發現,有份參與。

基甸在亂世之中,築一座平安的壇,這壇確立了一個願景,一個奮鬥的方向。星移物換,當年基甸所築的壇已經不復尋見。但Shalom卻化成了符號,刻入了文化,寫進了人心,召喚我們永恆的追求。因為Shalom的渴望源於每一個人的心底,來自永恆的高處。

院牧服務,在今日紛爭不斷的社會,似乎過於文靜內斂;然而,Shalom必須由內而外,Shalom亦是內外交融的。此時此地,院牧也是築壇人。請您繼續支持!


  耶和華Shalom!(神賜平安)

您的弟兄
羅杰才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