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要我回到醫院去服侍─何潔梅

神要我回到醫院去服侍─何潔梅

 採寫:梁婉琴  

訪問當日,何院牧主動以院牧服務三十周年感恩晚宴打開話匣子,分享她當晚感觸良多,感恩更多。三十年前她已在醫院工作,三十年後她同樣在醫院裡服侍,只是今昔相比,身分和角色都不同了。當年她對院牧服務一無所知,如今卻每天與病友同行。

從小已感到被愛

何院牧形容自己樂觀、思想正向和勇於表達的性格,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感恩我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長大,父母對每個子女關懷備至之餘,更給予信任和支持。」她不但從小已感到被愛,也懂得去關心身邊的人。「媽媽十分樂於助人,成了我的榜樣,所以我自小也學習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並體會與人分享的重要。」

因父母重視家庭,所以長大後一家人仍有很強的凝聚力。他們四姊弟及家人每逢周末都會回到父母家中相聚。「我們已經四代同堂,最小的家庭成員只有五歲,與我父親的年紀剛好相差九十年。我們回家除了探望父母,更希望下一代可以經常見面,維繫親情。難得年青人都很享受天倫之樂,甚至熱情地擁抱和親親長輩,這就是我們溫馨的家。」何院牧說時興奮、一臉幸福。

立志做物理治療師

除了自信心,何院牧自小更培養出自律的精神,尤其在學業上,從不需父母擔心。她小學時成績已名列前茅,畢業後考入一所傳統名校中學。憶起母校,她說影響最深的是基督教信仰。「雖然在中學階段我未有信主,但很喜歡在早會聽校牧生動有趣的講道,也喜歡唱詩;原來福音的種子早就播在我的心田裡,只是等候時機成熟才收割。」而學校教導的「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精神則影響她以服務人群為人生方向。所以中學四年級,她選讀理科,並立志投身醫療界。「我喜歡接觸人,又對物理治療頗感興趣,便努力朝這個志願進發。」最後,她如願以償,考入當年的理工學院,且是第一屆物理治療科學生。

理工畢業後,何院牧在政府醫院任職物理治療師,不單學以致用,更是敬業樂業。「每當見到病人透過不同的治療,如運動、手力治療、電療、水療等,體能都得到逐漸改善,心裡就有很大的滿足感,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她熱誠工作,同時也享受人際之情。「當年還未有持續進修的風氣,同事下班後都會輕鬆結伴,參與不同的工餘活動。」何院牧是個重情的人,現在還常常相約舊朋友聚會,連他們的下一代都成為了朋友。

信仰成為她的出路

本來工作如意,生活也愜意。1989年六四之後,何院牧也加入移民行列。在多倫多四年,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多不同的適應,期間更經歷了人生最低谷的日子,而信仰就成為了她的出路。她回想這一切並非偶然,在她工作的復康醫院裡有一所教堂,位於物理治療室旁,是上班的必經之路,就在那段艱難的日子,她每天都走進教堂向神祈禱和傾訴。「我知道我需要神!中學時聽過的道理不期然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以往只懂得欣賞詩歌的旋律,那時才發現原來歌詞裡滿有主的安慰與應許。我知道我要開放心靈,把主權交出來,讓主帶領我走出幽谷,一生引導我。」她認信後,便主動參加當地華人教會,熱心追求,並受浸歸入基督。

1994年何院牧回流香港,繼續教會生活,並重投工作。「那是一所護理安老院,雖然同樣是物理治療師,但不同的是我已信了主,所以我立志要在工作崗位上見證神。」服侍長者讓何院牧對生命有深刻的體會,「院舍往往是他們的最後一站,死亡是一個不能迴避的課題,驅使我開始反思人靈性的需要,並且感到有負擔。」往後十年,她不斷尋求神的心意,又努力進修相關課程。終於在2003年一個冬令會,她聽到神的呼召,經過進一步等候和祈禱,兩年後確認這呼召,繼而入讀播道神學院,並清楚神要她回到醫院去服侍。

每天都有不同的功課

2008年神學畢業後,何院牧在那打素醫院修讀CPE,神同時為她預備了沙田醫院這事奉工場。醫院的環境和文化,她當然不感陌生,但肩負院牧的角色,卻是一個嶄新的經驗。從前她幫助病人身體得康復,如今卻要關顧他們的靈性。對她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學習「同理」。「神安排我在紓緩病房,讓我接觸和自己年紀相近的女性,大家都上有高堂,下有兒女,對她們的擔憂,我較容易產生共鳴。感恩神透過每個病人的生命故事,讓我學習聆聽和同理。」

紓緩病人的家屬也是何院牧關心的對象,「院牧室正正設於病房之內,讓我們更容易接觸和關心病人家屬。而對面更是一間經常用作遺體告別的房間。院牧常陪伴哀慟的家屬,給予安慰和支持。」何院牧說這服侍要有敏銳的觸覺,適切的臨在,每天都有不同的功課。

團隊是重要的支持

除了紓緩科,何院牧同時要負責十個不同病房,也會回應日間醫院的轉介。面對醫療團隊的其他成員,她更會經常主動介紹院牧服務。「我會盡量用他們明白的語言,解釋院牧的角色和功能,而每周參與病人個案會議,也有助醫護同事進一步明白院牧如何透過靈性關顧,幫助病人達致全人醫治。」她認為院牧在醫院服侍,要善用環境與機遇,不僅用心,更需靈活。

何院牧在過往六年的服侍中,體會到作為一個助人者必須懂得自助。「團隊是其中重要的支持,所以我特別珍惜每周的同工會;除了聆聽院牧輪流分享個案,從中互相學習,更有彼此鼓勵和祈禱。」此外,她也看重個人安靜的需要,「唯有神能使我們生命轉化,並且在服侍中得力,所以每天下班後,我和子女共聚之餘,會給予自己私人空間,讓心靈回到神裡面,求主加能賜力,經歷心意更新。」

回望走過的足跡,何院牧深深體會神在她生命中的帶領;今天能夠以院牧的身分與病友同行,更全是神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