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起步 – 醒覺

成長的起步 – 醒覺

 許配靈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臨床牧關教育訓練督導  

每一位報讀臨床牧關教育課程的申請者都需要經過面試的環節。在面試過程中,我發現不少申請者分享自己報讀的原因,普遍是期望認識自己、生命成長,增強對病患的牧養關懷技巧,亦有尋索未來的事奉方向等。如果CPE課程普遍給申請者有以上的印象,那麼這課程是如何幫助學員達到他們的預期效果呢?看來顯淺,卻可以是相當艱巨的過程。學員的收穫與他的付出與投入關係密切。此外,這也是督導教學的挑戰,因為期望的背後各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價值觀和假設。因此,我們需要先醒覺到阻礙自己成長的因素,才能踏出成長的第一步。

醒覺的意義和重要

何謂「醒覺」?就是將模糊的意識轉向清晰,讓人具體地發現問題的影響力,正視經歷對他造成的影響,並從中多作反省學習,增進自我的認識與瞭解,為的是希望人曉得調整和處理自己的盲點。世界知名的美國心理治療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的冰山理論指出,人類所有的信念想法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平面上的冰山只是整座冰山的一小角,而真正左右我們想法、信念及行為的,卻是水平面下更具影響力的潛意識層。如果人能夠醒覺個人內在的信念、價值觀和假設的來源,就能夠幫助他以全新的觀點來審視自己的過去,重新掌握改變的力量。因此,「醒覺」是一個體驗式的行動,也是CPE所著重的教學模式。

學員F進入學習的第三周,他仍表示自己未能獨自上病房探望病人。當督導針對F的行為或思考模式作出引導性討論時,並非要他附和督導所說的話,或接受督導的觀點,而是藉此機會讓學員去釐清自己本身的思考態度和方法,與過去成長和經歷的關連,從而更加了解自己的態度、價值觀、假設、優點及缺點對其牧養關懷與人際相處模式的影響,也藉此機會更認識自己的性格特質。幫助F的同時,督導也同樣需要醒覺到自己帶著甚麼假設和價值觀,影響著整個督導過程。因著學員的反應,讓我醒覺到過去的家庭經驗影響著我對人對事也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使我出現咄咄逼人的行為。當F向我表示,何必要他再次攪動過去的傷痛時,我清晰了自己此刻的狀況,意識到要小心去澄清和放下我的前設,才能協助他突破和正視過去的影響。當我調校了督導的策略和態度,同理他的感受,他感到被明白和安全,漸漸地願意分享過去被欺凌的經歷,開始醒覺到自己的恐懼使他過度銳敏病人的反應。在往後的探訪裡,當他對病患者的認知多了,確實提升了他管理恐懼的能力。

成長要由醒覺開始

如果學員要達致預期學習效果,就必須增加自我反省的動力,無論醒覺到過去生命遇見的,是否超乎自己能力可以掌控的狀況,都可以學習以全新的觀點來審視自己的過去和檢視自己現存的行為,包括感受、思想、行動、說話等。我們必須檢視過去慣用的解決模式,是否可以在不斷變遷的情境中作出應對,否則就需要正視問題。

學員P愛逃避的性格,使他面對問題就容易放棄。他常在逃避和面對之間徘徊,最終多是選擇退縮。面對這樣性格特質的學員,我是不會容許他逃避,因我明白不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只會令問題不斷惡化下去,對他日後的牧養造成更大的影響。因此,我會催使他正視問題。我反省到自己成長的經歷,影響我對愛逃避的人的看法,我假設這類型的人性格太懦弱,做甚麼都不會成功等。縱使我曾經都是過來人,明白當中的困苦,但並不因此使我對他有更多的同理,反而令我努力說服他正視問題。我發現過去的困苦,竟然成為我此刻的阻力,或許P的退縮行為喚起我根深蒂固且具判斷的想法及價值觀,從而影響了我與學員P的督導關係。當我醒覺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並願意嘗試作出檢討,便可更有效及準確地督導他。在P的期末評估裡,他這樣描述與督導的互動關係,「…我會以貓捉老鼠來形容我們最初的互動,我怕與她單獨共處,因她總是要我反省。但不知何時開始,我發現她有溫柔的一面,當她問我你可知自己此刻內在發生何事時,她引導我嘗試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表達不安的情緒,幫助我意識到過去的無能為力,使我自卑和認命,形成了性格和行為出現退縮,影響我不夠堅持,給人的印象是不負責任。在此我特別要謝謝她對我的同理、肯定和尊重,叫我經歷被接納和明白。現在我有接受自己限制的勇氣,有上帝的接納和愛同在,我可以變得勇敢一點。」

結論

醒覺對個人成長十分重要,特別涉及個人性格、價值觀和假設。醒覺和反省幫助我們釐清一些盲點。當我們學習將意識層面與潛意識層面連繫起來,會更明白自己的經歷,包括原生家庭、學習及早年工作經驗等,對我們性格的塑造、自我形象和人際相處模式的影響。當我們多點敏銳自己的情況,明白性格如何主導了我們面對不同的處境、人和事、思想和行為表現,就算難題當前都能找到更闊的成長空間。對我而言,「教」與「學」都使我們的生命得著修剪和陶造。

 參考資料:

  1. ACPE Standards Manual 2016, section 309.
  2. Stair, Virginia等著。林沈明瑩等譯。《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3. Knowles, Malcolm Shepherd. The Making of an Adult Educator. An Autobiographical Journey [M]. California:Jossey-Bass Publishers, 1989.
  4. Schultz, Duane及 Schultz, Sydney Ellen合著。陳正文等譯。《人格理論》。台北:揚智文化,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