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與暄嚷

見證與暄嚷

 盧惠銓  

推動醫院院牧事工,離不開兩個重要策略,分別是傳遞異象與分享見證。然而主耶穌施行醫治的過程中,有時吩咐當事人作見證,但亦有不少時候囑咐門徒及案主不要張揚,以免誤事。到底這是怎麼一回事?且看一些例子:

…那從前被鬼附著的人懇求和耶穌同在。耶穌不許,卻對他說:「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裏,將主為你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那人就走了,在低加坡里傳揚耶穌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眾人就都希奇。(可5:18-20)

於是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同去,不許別人跟隨他。…那閨女立時起來走。他們就大大地驚奇…。耶穌切切地囑咐他們,不要叫人知道這事…。(可5:37-43)

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耶穌打發他回家,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可8:22-26)

痲瘋即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耶穌嚴嚴地囑咐他,就打發他走,對他說:「你要謹慎,甚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潔淨了,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那人出去,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地進城…。(可1:42-46)

好的事情,為何不宜大肆宣揚?皆因旁觀者的心態與動機並不正確,只是要求主顯出異能,聖經形容這是「試探神」(可8:11)。這樣的動機反而會絆倒天國事工,正如主耶穌在自己家鄉的經驗:

耶穌離開那裏,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從他。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裏教訓人。眾人聽見,就甚希奇,…他們就厭棄他。…耶穌就在那裡不得行甚麼異能,不過按手在幾個病人身上,治好他們。他也詫異他們不信,就往周圍鄉村教訓人去了。(可6:1-6)

院牧服侍的見證,焦點不在於喧嚷造勢,吸引人渴求及期待超自然的事情發生。此舉更有機會使院牧與醫護團隊產生不必要的張力。在臨床經驗裡,有大部分案主的身體經悉心診治後,健康得以復原;也有極少數的案主經歷了像神蹟奇事般的醫治,在絕望中得以重獲新生;更有不少案主最終也沒有「起來」,卻在病患的煎熬裡經歷主的恩典與看顧,甚或在生命走到盡頭之時仍有機會認識神,聽聞福音,得著永生的確據,且帶著平安與盼望安返天家,使生死兩相安。神喜悅我們與人分享祂在我們身上的作為,只是要校正動機與對準焦點,乃在於榮耀主名,祝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