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誠的心關懷病人-雷家輝

以真誠的心關懷病人-雷家輝

 採寫:梁婉琴  

每次見到雷院牧,他都是謙謙有禮,雖然昂藏六呎,總會點頭問好,給人一種俯就卑微的感覺。原來同工們都稱他「高人」,因為在辦公室裡常常都用得著他的高度來提取物件。他說自己是唯一的男同工,舉手之勞實在責無旁貸。無獨有偶,他也是家中唯一的兒子,更是「孻仔」。

感覺孤單的童年歲月

雷院牧出世時,他的媽媽已年過四十,在那個年代來說絕對是個高齡產婦;而且經歷過多次生產,媽媽的身體已變得虛弱。「雖然自己有點先天不足,但感恩生長在一個小康之家,衣食和照顧都沒有缺乏。」原來當年雷爸爸是香港第一屆中學會考生,年輕時從事過紡織和製衣生意,又有幾年到過新加坡工作。在雷院牧心目中,爸爸絕對是個能幹盡責之人,卻也是個不苛言笑的嚴父,雖然明白爸爸愛在心裡,但總希望有多一點父子的溝通。

從小到大,最了解他的反而是雷媽媽。「姊姊們和我的年紀相差很遠,我小時候她們已經長大成人,所以童年歲月也是感覺孤單的。」雷院牧十分感激媽媽對自己的愛和照顧,因他自小就容易生病,讀小六那年身體更出現了類似哮喘的疾病,久久未癒,甚至要停學,後來才證實是扁桃腺問題,而且要動手術處理。「雖然是人生第一次住在醫院,卻是感覺良好,尤其是手術後可以放肆一下吃雪糕飲汽水,高興不已。」雷院牧不但重拾回憶,更流露了童真的笑容。

經歷最美的祝福

雷院牧與媽媽無所不談,更從小跟她上聖堂。原來他的外婆在年老病患時信了天主教,所以媽媽也信了。他形容小時候思想單純,對相信主耶穌沒有抗拒,卻未有認真思考信仰。「感恩的是多年後,神先後帶領媽媽和自己成為基督徒。」雷院牧再三體會神在他生命中的美意與安排。

雷院牧就讀的小學和中學,是一所天主教的傳統名校。他說自己的學業成績一般,還幸父母沒有給他太大壓力。「也許自己不夠用功,尤其中學時有點『心散』,又以為男生該讀理科,原來語文才是自己的興趣。」雖然在校內不是活躍份子,個性也屬於內向,但雷院牧說幸好自己沒有離群,而且愛好球類運動,所以課餘也會和同學一起作伴。

預科之後,雷院牧到了愛爾蘭,並且在那裡生活了十年之久。選擇到愛爾蘭升學是因為早年他大家姐和姐夫已移居當地,但後來他發現所修讀的機械工程比想像中困難,就沒有繼續讀下去,卻留在家姐經營的餐館裡打工。1992年他的女朋友到愛爾蘭探望他,帶來的不只是甜蜜的愛情,「我感受到她對信仰的追求十分認真,並且經歷到生命的改變,這正正是我所渴慕的,我便決志信主,並且立志成為一個認真的基督徒。」在信仰上經歷重生,又與至愛共偕連理,雷院牧形容是人生最美的祝福。

餘下人生為主所用

1994年他和太太回港生活,先在航空公司任職地勤工作,後來在機管局負責機場服務。由於工作需要與不同國籍的人士接觸,讓他更懂得人際溝通技巧,而且內向的性格也變得主動多了。在教會裡,他也積極接受裝備和事奉。除了在詩班和小組服侍,對佈道也十分有熱誠。參與過兩次泰北短宣後,心靈更感觸動。「我不但看到神的大能,也想起主耶穌說莊稼已熟,希望自己餘下的人生能為主所用。」

雖然有感動全時間奉獻,卻知道需要禱告等候並且祈求印證。「我最大的心願是爸爸信主,沒想過經過多年的禱告,最終在2006年爸爸主動說要跟我們信耶穌。我知道是時候獻身了!」2007年雷院牧入讀伯特利神學院,最後一年修讀了臨床牧關教育(CPE)課程,並在靈實醫院實習。「在關懷過程中體會到病人那份無奈與無助,很想和他們分享主的愛,讓他們能從信仰得著力量。」2012年神帶領他加入了仁濟院牧團隊服侍。

要常常體會神的帶領

雖然對雷院牧來說,醫院不是完全陌生的地方,但最初也要努力學習適應。「我自小也怕骯髒的,所以長期在醫院工作也是一個挑戰。但感謝主,因服侍的使命激勵了我,原來在愛裡真的沒有懼怕。」不過,在入職後未到一年半,他又要面對另一個考驗。

2013年5月,他出現持續頭痛和嘔吐的情況,經醫生素描和診斷後,發現是腦內積聚的瘀血壓住了神經線,最後需用微創手術抽出瘀血,再經過兩個月才康復過來。「醫生解釋可能是以前頭部曾受撞擊,引致出血。原來生得高,風險也高!」除了感恩神的保守,這個經歷也提醒雷院牧要珍惜健康,盡心服侍。「我在團隊中資歷最淺,還需要多多學習,尤其要有敏銳的觀察和深度的聆聽,才能與病人有心靈對話和適切回應。」他更一再稱讚團隊和諧同心,彼此有美好的配搭。

雷院牧於2016年在院牧聯會進修CPE,從中對自己又有新的認識和發現。個人成長固然有助提升牧養素質,但他認為更重要是有真誠的關懷。「曾探望過一位伯伯,他說甚少會對別人傾訴心事,卻願意向我道出,因他感覺到我是真心來關懷他。」這個回應不但令雷院牧感到鼓勵,更提醒他不要隨年月而失卻這顆真誠的心。對於裝備自己,雷院牧盼望能閱讀更多書籍,從而有系統地提升牧養知識。至於事奉的動力,他認為最重要是常常體會神的帶領。「感恩直到現在,我都認定是神帶領我到醫院裡服侍,我所遇上的病人都是神所安排,絕非偶然。」與天父同工,靠聖靈成事,這正是他對自己未來事奉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