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年輕一代實踐「全人護理」

培育年輕一代實踐「全人護理」

專訪:東華學院護理學院―馮玉娟教授

馮玉娟教授簡歷:

  • 1974年畢業於香港伊利沙伯醫院,成為註冊護士,1980年取得助產士資格。
  • 具香港理工大學護理教育專業文憑、英國李斯特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於英國伯明翰大學考獲醫療及醫院管理碩士,塞浦路斯美國格尼大學頒授醫療科學名譽博士。
  • 澳洲醫療行政學院院士、美國護理專科學院院士。
  • 曾任職於香港伊利沙伯醫院、任教於東華三院產科學校,後轉職為廣華醫院婦產科部門運作經理、護理總經理,亦兼任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護理總經理及九龍西聯網護理總經理,之後晉升為醫院管理局護理總監。
  • 2009-2015年獲香港政府委任為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於2017年獲委任為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委員。
  • 2005年獲國際紅十字會頒授南丁格爾獎章,2013年獲香港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

□:馮玉娟教授 ■:盧惠銓牧師  整理:梁婉琴

■:成為白衣天使,是否你從小的志願?當年在護校又有甚麼難忘的點滴?

□:唸中學時我對機械和工程十分感興趣,不過在我的年代讀這些科目都是男生居多,而給女生的選擇就似乎只有老師和護士。記得中五那年,同學們一起去廣華醫院報讀護士,我便湊熱鬧跟著去,怎料見到大排長龍,毫不猶疑就離隊了。之後再去信醫務衛生署報讀,面試後得到取錄,但因為年齡未足,署方請我先完成預科,還說會為我保留學位。沒想過他們有這麼大的誠意和鼓勵,所以預科畢業後我也履行承諾,並進入伊利沙伯醫院接受護士訓練。

護校宿舍十分講求紀律,舍監更是連連訓話,不過我和同房們卻偷偷煲糖水宵夜,這一幕實在刺激難忘。學習書本知識對我來說並不困難,最大的挑戰反而是護理步驟,既不容隨意改動,更不可擅自偷步,對於我這個不喜歡墨守成規的人來說實在是一大考驗。不過最終還是克服過來,相信除了明白這是護理操作的實際需要,更大的原因是我有著向難度挑戰的個性。

■:畢業後十多年你留在伊利沙伯醫院服務,臨床工作為你帶來甚麼體驗和啟發?

□:我先在兒科服務了六年,然後再讀產科,畢業後成為助產士。這個次序聽來有點顛倒,因為一般來說,學護普通科畢業後,大多會隨即讀一年產科,一來當年可選擇的專科不多,而且讀產科是晉升的必然條件,只是我並沒有按這條路線圖。當年讀產科時我已為人母親,所以後來在產房迎接新生嬰兒,我十分體會母親的喜悅,也更明白她們的憂慮。而多年在兒科病房,看到病人小小年紀就被病痛纏擾甚或折騰,心裡甚是難過。最難忘是有一次下班時見病人還好端端的,怎料清早接更時他已離世。除了慨嘆人生無常,我更體會護理工作需要不斷的進步,而且不是教育一、兩個尖子,而是整個團隊,甚至整個業界。這個意念化成了行動,1983年我離開了臨床崗位,全時間修讀兩年護理教育,往後六年在廣華醫院教授助產學。

■:由教學轉從管理和行政,這是個怎樣的進程?2003年遇上沙士,回顧這一疫,最深刻和最大的挑戰又是甚麼?

□:在廣華教學的經驗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不過當年臨時醫院管理局剛剛成立,意味著香港的公營醫療將會進入新里程和面對重大革新,當然包括了醫院的行政和管理文化,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於是又去了進修工商管理。也沒想過總護士長會挑戰我轉投行政管理工作,承擔高級護理長一職。2002年醫管局實施聯網制,我由原先擔任廣華和黃大仙兩院的護理總經理,成為整個九龍西聯網護理總經理。加入聯網還不到半年時間,廣華醫院接收了沙士源頭病人,疫情發展迅速,瑪嘉烈醫院瞬間成為最重災的醫院。回想三個多月的抗疫,每刻都嚴陣以待,與同事並肩作戰。我除了每天都去到病房為同事打氣,更要配合前線的需要,將有限的資源妥善分配,實在是憂心忡忡。

■:你是香港首位獲頒發「南丁格爾獎」的護士,這個殊榮對你和整個護理界別有甚麼意義?

□:「沙士」帶給醫療界的不只是挑戰,更是市民大眾的欣賞和肯定,因為前線醫療人員甘願冒著受感染甚至生命危險,仍然緊守崗位照顧病人,他們實在顯示了無比的專業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沙士」帶給我不少啟發,我更在2004年主動申請參選第四十屆「南丁格爾獎」,並以中國特別行政區身分向國際紅十字會成功作出香港區提名。能夠為香港護理界爭光,令世界了解香港護士的專業精神,實在是我最大的喜悅和驕傲,並盼望這項殊榮能鼓勵更多人嚮往並願意投身護理界。

■:2013年你從醫管局退下護理行政總經理的崗位,卻是退而不休,繼續肩負護理教育的使命。可否分享當中的心路歷程?

□:早年我從事過護理教育,後來在不同的管理崗位,讓我更體會前線護士的質素是優質醫療服務的決定性因素,所以認定培訓從來都是重要的一環。2008年我接任醫管局護理行政總經理的崗位時,護士短缺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即使後來流失率相對放緩,但招聘對比需求仍有一段距離,所以開辦更多培訓護士的課程實在是對應著醫療服務的需要。東華學院於2010年成立,並在2011年及2012年先後開設登記和註冊護士課程。雖然年屆退休,但我感到自己的護理及管理經驗仍可對護理界作點貢獻,盼望能與老師們一起努力培育下一代。

■:從這幾年的經驗,你對年青一代的護生有何觀察?他們又如何從學習中實踐「全人護理」?

□:時下年青人的學習能力相當高,對於理論和知識,他們都不難掌握;不過護理操作並不能只靠頭腦的知識,更要實幹出來,而且要不怕重複和注重細節,更不能走捷徑,這些都是年輕護理一代需要克服的考驗。另外,他們也要多學習用心與病人接觸和溝通,更多聆聽和同理。全人護理包括了身、心、社、靈的需要,若對病人一知半解,不懂易地而處,又怎能更適切地給予優質的護理照顧?所以現代的護理教育,不但教授理科知識,還有語文溝通、心理和社會學等人文學科範疇,務求讓護生能「從心出發」有更全面的裝備,能更有效地把「全人護理」實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