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外科病房遇見他

我在外科病房遇見他

 林肇茵 廣黃院牧事工院牧  
去年十一月,院牧接到老先生(化名)妹妹的來電,憂心無助地稱哥哥再次回到急症醫院,請院牧盡快探訪。早前老先生已來回急症和復康醫院好幾次,今次不曉得是那裡「失守」。院牧的腦海裡浮現出三個月前首次探訪他的片段……

這位年近花甲的病友已婚,育有一子,任職職業司機。他有七姊弟妹,雖排行中間,卻是家中長子,甚得寵愛,父母在其年幼時已離世。他臥病在床,因中風影響左邊身活動能力。院牧上前接觸他,不消幾分鐘,老先生已經擺出強硬姿態:「神…我知道有呀!就是造物弄人,害得我這副模樣…;我不會一生任祂擺佈,作其扯線公仔。」接著他許下宏願,誓要恢復七成以上活動能力,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好一個自命不凡,風急浪高仍是氣定神閒的硬漢。

每一位病人都是一個活的文本,記載著個人獨特的召命、價值觀、人生閱歷,以及與造物主「接軌」之處。院牧好奇地打開老先生這文本,期待閱覽一個個陶造這硬漢子的故事,並希望尋找一道道通往生命泉源的路徑。

那天,院牧按著指示往外科病房,老先生一見到院牧就放聲大哭。太太一面忙於安撫丈夫,一面向院牧解釋丈夫因足部傷口受感染,必須截肢。「你們求甚麼?求那個見死不救、殘忍獨裁的神嗎?我寧死不屈,你叫神不要一樣一樣的取去,要嗎就乾脆整條命拿去!」老先生的糖尿病控制不當,慢性併發症諸如中風、慢性腎衰竭、糖尿上眼、足部壞疽等已相繼出現。他口中的「你們」,就是身邊為他不住禱告的基督徒家人。他面對三個月來的煎熬,包括細菌入血、抽血種「豆」、照腸、照胃、戒口、量血糖、依靠別人照顧……,每次都是強顏歡笑,盡力合作,盼望提升能力,彌補自己沒有戒口和按時服藥帶來的問題。他眼看快可回家,成功在望,卻從高處摔下,要接受截肢,還可能要洗腎。

起初老先生否認問題的嚴重性,到併發症迫在眉睫,不得不面對自己的傷痛。他將失去左腳、工作能力、捲土重來的機會、尊嚴和幾十年熟悉的自我。他心如刀割,把問題歸因於創造他的神,認為是神使他落得如此下場。他盡情地把憤怒宣洩在醫護和家人身上,也曾有自殺念頭。院牧知道這是人面對哀傷與災難過程中的「憤怒」階段,先好好聆聽他的投訴和期望,同理他的焦慮和傷痛,陪伴他度過這漫長單獨的日子。院牧沒有與他爭辯,也沒有為神辯解,只是默默為他禱告,並支持及鼓勵家人不要灰心。

過不久,老先生開始回顧自己的一生,年少不羈,不甘受束,嗜賭成癮甚至要家人還債。家人越對他不離不棄、包容忍讓,越令他自慚形穢。他巴不得妻子棄他而去,更想家人對他視若無睹,好讓他不再成為眾人的擔子。「從前的我,自命清高,不屑神佑;現在的我,無知老鼠,乞求開恩。」人的盡頭真是看見與經歷神恩典的開始,剛硬的老先生在苦難的折騰下竟然柔軟起來,向家人認錯,更在大姊帶領下,把自己的人生交給神,且開始禱告。

戲劇性的轉變讓家人感到撲朔迷離,是向神討價還價,抑或是浪子回頭?澄清信仰之責便這樣臨到院牧身上。在醫院裡確診病人患甚麼病,可能比確定誰是真心歸主更容易。認信《使徒信經》不就是真信徒,確信病會得醫治不就是對神有信心。院牧當下持續謹慎的工作,反而是善用此時此刻,引導人真誠認識自己,對神謙卑敬畏,並強化人的內在資源。從老先生愛子之情、護妻之心,院牧看見他活下去的目標;他雖受制於環境,卻具彈性、樂觀與幽默,院牧看見他面對風雨的態度;他勸導病友改善與家人關係,哀悼離世病友,積極鍛煉仍有活力的肢體,院牧看見他的自我價值。

十二月起,接二連三的手術,強烈的無助、無望感和對死亡的焦慮,真真實實地把老先生帶進沮喪幽谷。院牧沒有帶著預設的探訪目標去探訪他,面對他偶有的失聲痛哭、拒絕探訪、自怨自艾或一臉茫然,院牧都以關切坦誠的態度陪伴他,有時與他對質,有時同哭同笑,無所不談。老先生生日之時,院牧贈言「我們改不了人生際遇,但可以調整面對的態度」。那段日子,院牧就是神的「代表」,院牧的陪伴和不批判,展示神的臨在、肯定和恩典。在八個月的探訪中,院牧實在是「見步行步,行步見步」。若不是神的恩典,恐怕也不能與老先生成功建立互信。院牧與老先生的相遇,再次提醒院牧,祂的賜福不一定是長命百歲,藥到病除,但祂的同在是無條件的接納,給人帶來盼望。
今年四月,老先生笑盈盈地告訴院牧,將會轉往復康醫院,更認真地說「我是信耶穌的,從前的我已經改變,現在沒有甚麼可以靠自己,隨神所願,我會努力鍛煉,希望盡快回家。老朋友,千萬要來探我啊!為我祈禱!」院牧聽見這番話,在主裡已心滿意足!

參考書目:
楊錫鏘。《召命:以生命回應神的召喚》。香港:福音證主協會,2017。
歐文‧亞隆。《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易之新譯。台灣:心靈工坊,2002。
庫柏爾羅斯。《最後一程》。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