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服侍是牧者對人的關懷

院牧服侍是牧者對人的關懷

專訪: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主席 蘇以葆主教

□:盧惠銓牧師  ■:蘇以葆主教  整理:梁婉琴

□:蘇主教多年來參與院牧事工並擔任事委會主席,可否先分享你是怎樣接觸院牧事工?你如何看院牧服侍?

■:我自小在港島聖馬利亞堂長大,鄰近有聖保祿醫院及東華東院,每逢聖誕節,我與其他弟兄姊妹都會到醫院報佳音,平日也有跟牧者去探病,所以自小就有機會到醫院。中學時,我的一位同學患上骨癌,其後離世,其間雖然我積極關心他,同時又帶著憂心和疑問,當時幸得牧者教導我如何面對並鼓勵我,讓我知道怎樣與這患病的同學同行。後來我到加拿大讀神學,期間爸爸在香港突然離世,對我帶來很大的震撼,可幸有教授伴隨渡過幽谷。這些經歷影響我在進修神學時,選擇主修讀牧養及輔導的學科,更完成臨床牧關教育課程(CPE)共四個單元。

回港後,雖然因著教會的需要,我未能到醫院成為院牧於前線去服侍,但仍有機會在後方推動院牧事工的發展。四十年前,當我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擔任院牧時,被邀請加入基督教聯合醫院的院牧委員會,其後再被邀請加入般含道那打素醫院的院牧事工委員會,隨著當年那打素醫院全體員工被邀協助籌辦及開展東區醫院在港島東區提供醫療服務,於是順理成章加入了東區醫院院牧事委會,後來那打素醫院在大埔開設新院,我也隨著到了大埔,我不但見證各醫院由最初只有一位院牧,到後來可以聘請更多院牧一起服侍,更見證各院牧部成為醫院醫療團隊的一部分。

我認為院牧是神聖的服侍、與主同工,也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流、同行的進程,需要用心去陪伴他人渡過生命的難關,藉此展現上帝臨在的標記,為人帶來祂的平安與祝福。聖公會的神學理念強調「道成肉身」實踐主的愛,因此重視關懷的行動,在醫院的探訪不等同床邊佈道,更是著重關懷病友、家屬及醫院員工的生命。

□:你如何看事委會的功能與角色?你會如何形容與院牧團隊之間的關係?

■:我們三間醫院,架構上都是相近的:事委會要向管治委員會或董事局匯報,對院牧團隊則要統籌、協調及管理。管理的同時亦要對團隊予以信任,特別是對主任院牧的信任,透過會議聽取匯報了解事工情況,審視優化及發展的建議。另外,各事委亦與院牧個別接觸,藉此了解及關心他們更多,因為院牧的心志和靈命是很重要的,希望他們是懷著牧者的心腸去服侍。院牧懷著怎樣的心去服侍,可以從他們對人的態度、對事的反應,是否經常一致地表現愛心、關懷等觀察得到。所以事委會也會關注及聆聽院牧與其他醫療團隊的合作及與其他院牧共事的情況,因為院牧可算是醫院的靈魂,上帝愛的臨在,帶出矜憫為懷的精神。

□:作為事委會主席,你如何看院牧的持續成長?事委又如何支持前線同工的在職學習和培訓?

■:我認為院牧的專業不但是知識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其心志,院牧需要清楚上帝的呼召,並要具備愛心、熱誠、美好的見證及牧者的心腸;他的「所為」(doing)是重要,「所是」(being)更是重要。然而,院牧亦要了解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同方面持續進修、終身學習,例如醫學常識、心理學、輔導、神學、靈修、倫理學……等,透過知識的進深令服侍帶來更大的果效;同時要莫忘初心,常反省自己的心靈及生命的狀況才會成長,清楚自己是牧者抑或只是輔導員。事委會當然支持院牧持續進修,鼓勵他們參與不同課程、訓練、研討會等,財政上亦有預算給院牧作持續進修。

□:你如何看院牧專業發展?對這方面有何意見?

■:要成為院牧,首先當然要有全職事奉的神學訓練,因為院牧是牧者的服侍,與一般服務的工作有別的。至於專業的要求,其實都如其他專業團體一樣,是有一個進程,由寬鬆到逐漸收緊,這進程是逐步提升專業的要求,以優化專業的水準。作為開辦課程的專業團體,當舉辦CPE課程時,可以清楚說明各類課程的招募對象,以致院牧清楚報讀符合其需要的課程。

另一方面,隨著病人、醫護人員的數目持續上升,院牧服侍的需求越來越大,個人認為院牧聯會可以嘗試培育更多能提供病患牧關教育的督導,以致可以開辦更多課程,訓練更多院牧回應事工的需要。

□:可否給院牧團隊欣賞和勉勵的話?對未來的院牧事工又有甚麼期許?

■:其實要委身成為院牧,必須具備很大的信心,並願意付出很大的愛心默默耕耘,這是很值得我們欣賞及尊敬的。院牧所作的,就如聖經裡主耶穌提到「作在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的事,或像「好撒瑪利亞人」比喻中那位甘心樂意幫助有需要的人的好鄰舍。院牧的服侍雖然面對很大的壓力,但院牧們仍須努力作這有意義的工作,用心作主忠心的僕人,完成祂的使命。

院牧界亦可向公眾更多推廣院牧服務的性質、果效與意義,建立院牧事工的公眾形象,將關愛傳遍香港;同時呼召更多人加入團隊,因為隨著病人、醫護人員的數目持續上升,對院牧服務的需求更大。個別有需要的醫院可嘗試招募義務院牧,協助及支援院牧服侍。至於資源方面,需要為院牧持續提供更多訓練,並且藉著推廣院牧服務,引起更多教會及基金會對院牧事工的關注,從而支持此事工;個人亦希望醫院管理局更多開放和支持院牧服務,讓更多病人、家屬及醫護人員受惠。作為事委,我期望能夠更多關心院牧,實踐「關懷關心者」(care for carers)的行動,以免他們因事奉的忙碌耗盡。求主祝福賜恩予院牧們,繼續燃亮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