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哀傷的哀傷關顧者 – 李美玲

親歷哀傷的哀傷關顧者 – 李美玲

筆者去年在大埔醫院進行訪問時,初次接觸李院牧,印象中她是一位溫文爾雅的院牧。是次有機會跟她訪談,更感受到她這種特質。原來她父親也是文靜的人,其個性也深受父親的影響。

自小已經樂於助人

李院牧在一個馬來西亞華僑的大家庭成長,兄弟姊妹共有十五人,她是家中孻女。雖然家境不算富裕,但大家懂得彼此分享,所以李院牧的童年是開心的。母親在她七歲時病逝,父親文靜、顧家、樂於助人的個性深深影響著她;在小學時,她已參與義工服務,有憐憫人的性格,長大後更成為護士。

作為一位富使命感的護士,李院牧不僅用心護理病人,而且關心他們,更希望他們信主。原來她成為護士前一年,因為經歷父親離世,令她思考人生意義,並透過同學邀請參加聖誕福音聚會而決志信主。可是家庭信奉民間宗教為主,李院牧身為第一位信主的成員,遭家人反對她的信仰,所以信主後最初五至六年都不容易。最終,她也受洗加入教會。

信靠順服願意全職事奉

後來她更對全職事奉的呼召有感動,只是她很想逃避,因她當時在教會已有不少事奉。有一次,她被教會「事奉主日」崇拜的信息感動,唱著回應詩歌《信靠順服》時深受激勵,終於接受全職事奉的呼召。她先加入一間福音機構事奉了六年,主要負責中學生和大專生福音及栽培事工,同時兼讀神學課程。經過一年的禱告等候,並奇妙地得到姊姊的支持,李院牧終於申請來港,全時間在信義宗神學院修讀宗教教育學士課程。雖然她只籌得半年的學費就出發,但她對神的信心和依靠,讓她經歷神恩典的供應,得以完成四年的學習。

在一年級的時候,李院牧聽到一位師兄分享修讀臨床牧關教育課程(CPE)的經歷而感動,加上昔日任職護士時與人分享信仰的熱誠仍在,於是她決定二年級的暑假在浸會醫院修讀CPE第一單元。透過這次實習,她完全感受到院牧所作的正是她所想望的;經過禱告後,她決定於最後一年留在浸會醫院全時間實習。

「畢業後我很希望在香港事奉,但也想念在馬來西亞的家人的需要,心裡也有些掙扎。後來神給我很大的提醒:『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路9:62)」於是李院牧祈求天父看顧家人,然後決定申請在浸會醫院作院牧服侍。現時,家中有十五位成員信了主,她也很感恩。

李院牧在浸會醫院服侍了十年,其間她負責關顧不同科別的病人,特別後期有六年更負責關顧深切治療科病人。她曾於十天內目睹七位病人離世;又試過遇見三對年輕夫婦,他們各自的另一半都因感冒病逝;也曾見證一位昏迷了的婆婆突然醒來決志然後離世。她經歷「與哀哭的人同哭」,更感受到對病者及家屬支援的重要,所以她一邊服侍,一邊進修哀傷關顧、輔導等課程,亦有修讀更多CPE單元。

深切體會哀傷的經歷

後來透過參與一次國際性的善終服務講座,她下定決心前往英國進修。2001年,李院牧前往伯明翰大學的神學院進修教牧學課程(主修哀傷輔導)。在完成一年級的學習後,她的兩位家庭成員離世。首先是與她關係最要好的姊姊病逝,由於姊姊患病已有一段時間,因此心理上也有準備。始料不及的是姊姊病逝後約三個半星期,姊姊的兒子遭逢不測,對於李院牧和整個家庭是重大的打擊。因為地域的距離,李院牧未能即時在家人身旁一起面對,哀傷對她的影響更大,猶如巨浪將自己淹沒,把自己摔到「貼地」。當時神學院院長和教授迅即關心她,院長當日與她傾談很久,更主動提出由神學院支付她的來回機票回鄉;另外,教她哀傷輔導的教授也前來探望,聆聽她的需要,臨走前更輕拍她的肩表示,她面對的是「雙重哀傷」,提醒她要記得進食,因為哀傷是需要很大的能量去面對,令她感到安慰。

那年聖誕節,有同學提議李院牧一起去靜修院,讓她第一次體驗靜修,當中她經歷牧者的支持和默默的陪伴。後來她亦再有獨自去靜修,甚至嘗試一個月在靜修院裡讓自己安靜,寧思默想神的創造,透過禱告和親近神,藉此經歷到在神裡面那份出人意外的平安。她更體會在極度哀傷、不能言語之時,聖靈幫助她如何禱告:「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8:26)她也嘗試寫詩去抒發自己的哀傷。這一段「雙重哀傷」的經歷,讓她對哀傷關顧有更深的體會,更多了解當中的感受,更肯定哀傷關顧的重要。

重新出發與院友同行

李院牧完成進修回港後,透過禱告等候,神讓她知道將有「新的學習」。2009年,她加入大埔醫院院牧團隊,負責探訪精神科病人。這是一個以往她極少接觸的群體,但原來也能發揮她所學的。「很多精神科長期病人因為面對不同的失去而經歷哀傷,例如失去尊嚴、事業、家人和朋友等,讓我從另一層面看『失去』。」李院牧的服侍並不容易:經歷三位院友自殺離世、一位自殺不遂而變成植物人,但她仍然有信心和耐心與院友同行,因為院友及其家屬實在需要很多的支援。轉眼間她在大埔醫院的服侍已踏入第十一年,在這裡既有隊工也有個人工作的時候,李院牧在事奉中感受到團結、有商量、互相分擔和配合,讓她繼續樂於在此服侍。

因在英國的經歷,現在每年李院牧會與靈修導師見面兩次、個人靜觀兩次,不時也會閱讀有關靜觀的書籍;另外亦會相約以前一起事奉的院牧分享代禱、彼此支持。李院牧亦參與不同講座以自我增值,並在服侍中踐行「行動—反省—再行動」的精神。雖然在院牧崗位事奉已有一段頗長的時間,但李院牧仍積極事奉,希望將心靈關顧、輔導和靜觀整合,提升牧養質素。她亦與團隊內另一位院牧合作負責生死教育,培育相關義工協助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