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特別牧養處境

疫情下的特別牧養處境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情況,醫院管理局於今年一月底將本港應變級別由「嚴重」提升至「緊急」,公立醫院亦相應啟動「緊急應變級別」,全面暫停探訪安排,恩恤原因則作個別考慮及特別處理。院牧的恆常病室探訪在這段期間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他們如何在限制中繼續為有迫切心靈需要的對象提供關顧?以下是一部分的特別個案……
關顧突然病危者及其家屬
牧群關愛會院牧事工部    梁婉珊院牧

病人因突然暈倒入院,接受緊急手術後情況依然嚴重但清醒,被送進深切治療部,能清楚聆聽及明白別人說話,但因需要插喉使用呼吸機而不能對話。病人女兒早前曾帶領爸爸決志信主,在深切治療期間,病人向女兒表達其心願是想接受水禮。但因醫院實施「緊急應變級別」,全面暫停探訪,故未能安排其女兒的教會牧者到病房進行床邊水禮。女兒請護士協助轉介,希望醫院內的院牧可以在此緊急情況下,為病人作出相應安排。

院牧接到護士轉介,透過「緊急應變級別」的恩恤處理程序,經病室主管及醫院行政總監批准進行探訪。為減低感染風險,院牧需要減少在病房逗留的時間,進入病房前必須量度體溫及登記個人資料。院牧按照團隊既定的程序安排,在深切治療病房內為病人施行水禮,因為要與病人的床邊保持距離,加上呼吸機的聲音,院牧與病人說話較困難,也需要簡化水禮程序。在太太、兩位女兒及醫護的見證下,病人清楚點頭回答問題。經醫護的防感染評估,可酌情院牧用手套點水在病人額頭上,為病人施行水禮。完成水禮後,護士就請院牧及家人離開病房。院牧在病房外繼續關心家人,家人表達霎時之間未能接受病人身體突然轉差,病人的太太更自責沒有督促丈夫及早求醫。院牧聆聽、同理及疏理家人的情緒,並為病人能度過危險期及家人的身心靈平安禱告。

院牧體會到在疫情期間,病人和家屬因未能見面,雙方均感到焦慮不安。因申請恩恤探訪程序需時,病人實在有可能在等待批准期間,未能及時得到所需的關懷已離世。是次申請雖等待了半天,感恩最終能完成病人的心願。院牧感慨探訪時間有限,只能完成水禮,未能有充裕的時間關顧病人其他心靈需要。院牧體會因疫情影響,在探訪時間及地點的限制下,較難對病人及家屬作出全面的關顧。然而,感恩這病人的身體情況漸漸穩定下來,隨後已轉到復康醫院休養,而且女兒所屬的教會亦同意追認接納是次水禮,全是恩典。

同步視像的臨終關顧
深水埗區院牧事工    劉佩雯院牧

醫院內科病房護士來電,表示一位年逾九旬的女病人彌留,家屬希望能有院牧前來陪伴和禱告。醫院在疫情下實行「緊急應變級別」措施,暫停一切探訪,院牧須獲院方批准才可進入病房。到達病房後,在接觸病人和家屬前要做好所有防感染控制程序,包括填寫登記表,以便有需要時跟進曾來訪人士。院牧來到病人床邊,已見有十多位家人圍著,得知病人早於數天前入院,因情況突然轉差,脈搏和血壓持續下降,醫護酌情特准家人通宵輪流陪伴在旁。

病人是基督徒,年前在病房已接受洗禮,在場大部分家人都不是基督徒,但他們非常尊重婆婆的信仰,希望離世前可以有牧者為她祈禱。有一位基督徒女兒身在遠方的加拿大,院牧鼓勵家屬透過智能電話跟她聯絡,讓她同步視像與家人一起看著媽媽的情況。此外還有一些很想前來、又礙於疫情未能到訪的親友,院牧鼓勵透過電話讓親友向婆婆說出離別之情。於是家人聯絡相關親友,道別之聲逐一傳到病人耳邊,聽到他們表達時雖然有眼淚和傷感,病人縱或未能回應,但院牧在旁也深深感受到他們之間深厚的感情。疫情雖然導致一些家人不能親臨送別摯愛的親人,但透過智能電話軟件等現代科技,也許可彌補一部分未能實體見面的限制,讓家人稍感釋懷。

院牧留意到眾多家人中,病人的小女兒特別傷心,於是陪伴在她身旁,關心她的需要。原來她擔心媽媽當下會感到恐懼,院牧與她分享婆婆是信靠耶穌的人,聖經告訴我們,耶穌應許不會撇棄婆婆,並已為她預備了天上美好的家鄉,婆婆不是孤單,她有耶穌與她同在。小女兒聽到聖經的應許後感到舒懷,感恩神的話語沒有一句不帶著能力。這段日子,因疫情緣故,小女兒一直未能到醫院探望媽媽,以往她會為母親按摩、塗藥油,讓她身體舒服一點。這次入院未能侍候在旁,她感到百般內疚、不安和無奈,如今媽媽這樣就離去,她心裡實在感到難過。院牧欣賞她過去用心的照顧,反映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她無法控制的事實,肯定她已經盡己所能。其後,來訪的家人齊集了,院牧帶領他們一起在病人身旁作離別禱告,把他們帶到上帝的面前,讓祂的安慰和憐憫親自臨到他們心裡。院牧在疫情中作為一道橋樑,把人與基督的愛連結,是難能可貴的服侍。

告別禱告結束後,家屬因不認識基督教殯葬禮儀,他們緊張地詢問後續要處理的喪殯事宜,院牧跟他們澄清注意事項,好讓他們安心,在眾家人心情安頓下來後,陪伴他們一起徐徐離開病房和醫院。及後聯絡了婆婆居住的護老院社工,他們答應聯絡負責為婆婆洗禮的牧師和教會,跟進喪禮事宜,家人得以解困。感謝主各樣的預備。

關顧突然死亡病者家屬
沙田區醫院院牧事工     陳惠芬院牧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於年初在香港迅速發展,公立醫院自啟動「緊急應變級別」後,院牧及所有義工的常規探訪及活動須全面停止,直至另行通知。但這期間,院牧團隊仍不時收到病房的轉介,轉介原因包括病人心情欠佳、病人希望安排床邊洗禮、家人想請院牧關心病人等等。礙於全面禁止探訪的指引,院牧只能把當下的限制和可行的牧養方式告知醫護:「我們雖不能進入病房,但很樂意透過電話關心病人及家屬。」醫護聽後表示諒解,也感謝院牧們在這困境中仍盡力與病者同行。

二月底的某一天,院牧收到病房的醫護來電,轉介一個緊急個案:一位年幼病人因腦血管瘤突然爆裂,搶救無效,最後死亡;因事出突然,在場家屬未能接受病人離世的消息,情緒相當激動。因此,醫護希望院牧到病房關心及支援家屬。在限制之下,院牧只能回應:「因院方的指引,我們未能進入病房,但可以借用醫院二樓的心靈關顧服務閣,關心及陪伴他們,因這地方不屬於病人臨床區域。」可惜家屬太傷心,他們不想離開剛離世的幼童,婉拒了這提議。當時院牧因未能進到病房關心他們,心感無奈!

約半小時後,再接到醫生的來電,是轉介同一位病人,他情詞迫切地請求院牧到來支援家屬。醫生得知病人生前就讀基督教學校,亦會經常祈禱,便再三懇請院牧盡可能到來支援家屬,因他們實在很需要院牧的安慰。院牧聽後,既心痛又無奈!心想:怎麼可以服侍他們之餘,又不違反醫院指引呢?感謝神,院牧突然想起病房外有一間細小的會議室,可以選擇在那兒面見家屬,於是院牧立刻回應醫生表示盡快趕來!

到了會議室,見到病人的婆婆,她告訴院牧,其乖孫平時很怕黑,睡覺也要開著燈,並會祈禱。院牧陪伴著這位傷心難過的老人家,聆聽婆孫之間相處的生活點滴。隨後家屬也陸續來到會議室,院牧看見病人的父母傷心得神情呆滯,似在默然承受著極其沈重的打擊。他們請院牧為這位年紀輕輕但已認識耶穌的離世小孩祈禱,禱告中,哭泣聲此起彼落。待他們情緒稍為平靜後,院牧輕聲告訴小孩的母親:「就按你們的意願,將小孩交給耶穌吧,既然這小孩生前認識耶穌,懂得透過禱告主動尋找耶穌,深信現在耶穌一定會牽其小手,把這小孩帶到既光明又溫暖的地方,有耶穌的保護與照顧,這小孩會好安全的!」母親輕輕點頭,其餘的家屬再三多謝院牧的陪伴。

在這一個多小時裡,院牧感到心裡不斷在翻騰,當聽見醫護的迫切請求,當目睹病人家屬的淒愴,作為院牧,如何在院方指引與服侍之間取得平衡?真不容易!

危機與契機 — 院牧如何關顧醫護人員
基督教聯合醫院院牧部    謝耀揚牧師

新型冠狀病毒為香港、甚至全世界帶來嚴重的危機,病毒所蘊含的危險,包括因疫情而必須恪守的隔離措施,人與人之間疏離了,心靈得到支援的感覺也稀少了……在這危機中,如何可以轉變成為牧養的契機?在此願與大家分享院牧團隊如何回應這特別的處境。

疫情肆虐之際,醫療團隊是首當其衝的一員,承受著千斤重擔,身處不為外人道的苦境。在這種「被」隔離的人際氣氛下,醫護同事們彷彿與世隔絕,院牧部除了代為轉贈有心人捐出的一些防護物資給前線同事外,我們還透過每週的通訊電郵,向全院同事發送勉勵、打氣的信息,附以相關的聖經經文,好讓這些心意能送到同事的工作桌面上。鑑於有許多前線醫護人員在這非常時期未必常常有機會回到自己的辦公桌,我們就在醫院各樓層走廊的當眼處放置了多條附有不同鼓勵說話的海報直幡,讓帶著匆忙腳步的同事,縱使偶然走過,也被這些語句鼓勵、提醒。

在這疫情期間,聚會是不被鼓勵的,所以院牧們都透過網上社交平台與隔阻了的同事保持連繫,繼續關懷守望。縱然如此,疲憊的心靈卻是實在需要片刻休歇,透過禱告互相激勵。我們在謹守防感染控制措施、並有充足的裝備下,也進行了三數次醫護的小組聚會,分享見證,互勉祈禱。此外,個別院牧還會刻意每天到職員餐廳,看看會否遇到一些相識熟稔的同事,跟他們打個招呼,問候鼓勵一句,藉著一個眼神、一個小動作,給他們打打氣、加加油!可以的話,更多瞭解他們在前線病房的狀況,以便代禱記念。有了這些「接觸」,讓醫院內的同事知道院牧服務縱使受到限制,但不會攔阻院牧與他們同心同行的決心,因為「同在的服侍」(ministry of presence)是何等的重要啊!

有一次,一位部門主管致電給主任院牧,表示閱覽了院牧部在醫院內聯網的鼓勵信息深受感動,所以希望邀請院牧在他們其中一次部門視像會議之前,給他們一個祝福禱告;在那個視像平台,三十多位信主及非信徒同事,前所未有地一起在螢幕前低頭禱告,之後才開始會議。個人深信,二千多年來,縱使世界有多大的困難,現實處境是那麼的惡劣,上主都為我們開路,展現基督信仰所帶來的平安與盼望。歷世歷代,基督信仰都能把種種的危機轉化成為群體經歷上主美善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