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盧惠銓
去年最後一次在職院牧研討會主題是「多走一里 — 提升對照顧者的全人關懷」。由浸會愛群社會服務處負責計劃及統籌「照顧者支援導航服務」的團隊分享該計劃的理念及照顧者的需要。院牧恆常地牧養關懷患病院友及其照顧者,要加深認識這課題及相關資訊,皆因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能得到多少照護實務支援,與他們的靈性需要有密切關係。
華人文化期望由家人承擔照顧者的角色,視為責無旁貸的天職,照顧者必須無怨無悔竭盡所能。可是隨著人均壽數持續上升,需照顧的年日越發加增,以老護老的現象更趨普及,加上新一代家庭子女數目銳減,促成擔子與壓力百上加斤,照顧者常常眼淚心裡流、有苦自己知。先賢所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資源的社會理應分擔照護責任,適切支援有需要的家庭,使病有所依、病有所養、病有所護。可是政策制訂需時、成效參差不定、資源分配不均,最好的資源能否落到最需要的對象?不一定。
照顧者與被照顧者深明一旦患上頑疾,心中非求完全康復,只望維持基本生活質素,務求透過家內照顧、家外支援,雙管齊下,使照顧者與被照護者心裡偕相安、生活如常。可是現實生活裡往往事與願違,導致誘發焦慮、抑鬱,甚或輕生之念,已非罕見。其中四位不同背景的院牧有以下反思:
讓我想起聖經:「人心憂慮,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歡樂。」照顧路上有人明白、有人同行,何等安慰!
(沙田區院牧事工 吳秀兒院牧)
照顧者與支援者要彼此以愛接待與相待。接待一個活人服務對象比單單開啟一個服務檔案更重要。
(長洲醫院 劉寶綺院牧)
支援者有需要道成肉身,主動尋找在照顧路上迷失自己、迷失方向的照顧者,因他們常常隱藏自己,甚或連自己的需要也被隱藏。
(浸信會醫院 周頌堯院牧)
照顧者先要自顧,才能照顧。「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照顧者要適時放手,全然交託,才能走更遠的路。
(沙田區院牧事工 鍾沛嫦院牧)
雪上加霜的日子,會加劇人質疑生存的意義、越感明天無望、心裡惶恐不可終日、慨嘆人生飄渺失控、體驗親情漸淡關係不再。若說院牧奉召關愛同行,又豈能只說:「平平安安的回去吧。」實在於心不
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