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號, 編‧見 編‧見 自2015年起接過《慈聲》主編的工作,把這欄目名為「編見」,取意編者之見,希望不是偏見;轉瞬間,已有四年時間。前陣子,一口氣把過去二十三篇「編見」翻閱一遍,重溫 …
2018年11月號, 事委‧所言 院牧服侍是牧者對人的關懷 專訪: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主席 蘇以葆主教 □:盧惠銓牧師 ■:蘇以葆主教 整理:梁婉琴 □:蘇主教多年來參與院牧事工並擔任事委會主席,可否 …
2018年11月號, 探病錦囊, 探病‧反思 我在胸肺病房遇見他 一年多前院牧第一次參加由醫護人員為病人舉辦的惜別會。那天的主角是阿滿(化名)。出席的有阿滿的主診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社工及院牧等。阿滿是同事們的 …
2018年11月號, 醫心‧直說 跨專業合作 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專訪:新界西醫院聯網總監─鄧耀鏗醫生 □:盧惠銓牧師 ■:鄧耀鏗醫生 整理:余靄明 □:從醫是否鄧醫生自小的志願?為何選擇急症科? ■:我的舅父是外科醫生,因 …
2018年11月號, 院牧‧一丁 負傷的治療者 – 黃健華 《負傷的治療者》是著名靈修作家盧雲的一本著作,談及現今的牧養事工。原來這個稱呼也是今次被訪者黃院牧在一次課程中督導給他的評語。為何黃院牧是「負傷的治療者」?讓我 …
2018年11月號, CPE‧學堂 一條滿是恩典的學習之路 入讀神學第一年,聽說臨床牧關教育(CPE)課程是艱辛的旅程,但是極寶貴和值得,有助生命成長和牧養關懷,我決定畢業前報讀這個「不一樣的課程」。四年後申請,我接到面 …
2018年11月號, 義口‧同聲 我願發光 我參與醫院義工服侍已經有五年。最初參加是因著好奇心:我見到教會的師母經常到醫院做義工,得悉原來她參與這服侍已經超過十年;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她邀請我一起到醫院做義 …
2018年11月號, 給關心者的信 必有預備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的意思),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創世記22:14) 每年九、十、十一月,都是院牧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