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九龍塘宣道會向外佈道部 醫院佈道事工委員會主席 陳錦晃先生
梁:梁智英牧師 陳:陳錦晃先生 整理:吳芳芬
梁:請問你是怎樣接觸院牧事工?有哪些深刻的個人經歷促使你參與這事工?
陳:八、九十年代我還是高中生的時候參加了教會的團契,教會很鼓勵弟兄姊妹到醫院探訪病人,我就響應號召成為九龍醫院及南朗醫院的探訪義工。當時九龍醫院的病房大樓很多都是兩層高古色古香的建築物,而南朗醫院專門接收癌症末期病人,我們跟院內的基督徒醫護建立了良好關係,教會又有專責同工帶領醫護團契及崇拜。
到我成為大專生時,到醫院探訪面對生離死別常感到生命無常。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位十多歲就患上末期卵巢癌的少女,某次探訪她問我可否買些美味的食物給她吃,從這微小的願望反映她對生命的不捨、對死亡的徬徨。我又認識一位教會姊妹,因患癌二十多歲就離世,病重時不能躺臥睡覺,而是要趴在病床餐桌上休息,我跟她年紀相若,看著此情景不禁為生命的脆弱而嘆息,心情複雜。
其實我也曾是癌症病人,患病有三年之久,對於照顧者和病人本身所承受的壓力,體會深刻。我慶幸自己有信仰的支持去度過難關。患病使我學懂從病人的角度看事工,而且很感恩自己曾是個病人。我喜歡做醫院義工,深信院牧把基督的愛帶給病人和家屬,給予適切的幫忙和支持是非常有意義的。當初經常一起做床邊佈道的五、六位弟兄姊妹,他們有的當了傳道或院牧部同工,有兩、三位至今仍是醫院義工,而我就成了事委。
梁:由過去組織性的探訪,及至堂會推動並組織院牧事工,是從哪一年開始?事委會與前線院牧如何保持緊密關係?
陳:九龍醫院的院牧室在1992年成立,最高峰時有四位院牧和一位行政同工,現時有兩名全職院牧,薪金全由堂會支持。感謝神對我們的供應,弟兄姊妹的樂意奉獻。其中一位服侍最長的事委已經九十二歲,他經常勉勵院牧要做好福音聚會,努力宣講神的訊息。他一直堅持不懈直到疫情時候才退下來。我們的事委來自不同地區的塘宣分堂代表,有牧者也有醫生,而我由2011年開始參與事委工作,2015年當上事委會主席。雖然平日工作忙碌,但每逢節期活動,我都一定出席,親身參與就是支持院牧的最好方式。事委與院牧合作多年,疫情前不時有飯局,雖然疫情期間見面減少了,但開會前大家都會分享近況、靈修心得和互相祈禱。
梁:陳先生是資深信徒領袖,可否談談多年來堂會在推動或參與院牧事工的角色?
陳:我們跟區內幾間教會的關係友好,從中建立了熱心的義工團隊,例如黃埔的聯福堂、窩福堂、靈糧堂和宣道會宣中堂都有不少弟兄姊妹來參與,不過疫後的義工探訪措施比以前嚴謹,註冊系統改由中央處理,而且必須上防感染訓練,有些弟兄姊妹因工作關係未必能抽時間出席訓練,因而窒礙參與的意欲。我的堂會在每星期崇拜周刊都有院牧代禱事項分享,弟兄姊妹會為院牧事工的需要祈禱,兩位院牧亦會在團契或小組分享院牧事工發展。
梁:過去三年,事委會怎樣支援院牧在疫情期間所受到的衝擊?
陳:疫情期間,公立醫院急症室迫爆,九龍醫院情況同樣嚴峻,院牧會找義工做小禮物,再由院牧送給醫護和院友,而事委會可以作的就是發動弟兄姊妹持續為院牧、院友和醫護祈禱,鼓勵院牧藉網上祈禱會和網上講座維繫義工。我們不時了解最新情況,跟院牧去商討應對辦法,亦趁這段時間重建九龍醫院院牧事工的網站。
梁:可否給九龍醫院院牧團隊和探訪義工一些欣賞和勉勵的話?對團隊未來的發展可有甚麼期許?
陳:我很欣賞義工們多年來服侍及傳福音給院友,主記得他們的勞苦。疫情期間,義工堅持凝聚一起,成為兩位院牧的支持。復常後,他們已準備好重投義務探訪。院牧方面,我一定要請他們吃飯。他們在前線奮戰,務必保重身體,不要忽略自己的家庭。面對將來醫院政策不斷轉變,院牧們要多點靈活應變,事委一定會作你們堅實的後盾。院牧明白醫護的工作繁忙緊湊,很關心他們,所以會在固定時間在網上跟他們一起祈禱並請護士分享見證。院牧一直十分重視每年五月的護士節,會準備小禮物送給同事。然而三年疫情阻隔,加上人事調動或流失,感覺變得有點陌生,希望能夠加強與醫護的聯繫。
復常之後,聚會不易運作,因為怕交叉感染,院方不鼓勵我們推病人出來聚會,現在能夠面對面探望病人的機會是斷斷續續的,因此要特別珍惜床邊探訪。我希望能夠找到擅長資訊科技和多媒體的人,協助院牧室去製作安慰和鼓勵病人的短片和音樂;病友只需要掃二維碼,好讓他們在沒有人探訪時,利用手機上的網絡媒體看短片。另外,我們花了些資源建立九龍醫院院牧事工的網站,製作了畫冊和慰問卡放病房,當中有院牧的聯絡資料,方便醫護轉介,也方便有需要的人使用院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