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將軍澳醫院及靈實醫院行政總監 劉業添醫生
- 1984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
- 資深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2007出任將軍澳醫院內科部門主管,並於2016年兼任將軍澳醫院副行政總監。
- 2017年出任將軍澳醫院及靈實醫院行政總監。
- 過往參與將軍澳醫院的擴建計劃和服務發展、積極推行住院病人藥物處方系統、臨床信息的發展及公立醫院的糖尿病治理服務。
□:盧惠銓牧師 ■:劉業添醫生 整理:梁婉琴
□:劉醫生從醫已有30多年,而且大部分時間走在前線。可否先和我們分享你的入行故事?
■:我小時候的志願是做一位老師,可能我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又喜歡把自己所明白的與人分享,所以自覺有點教導天分。中學和預科就讀的兩所學校都算不上是名校,自己也並非尖子,所以沒有想望過考上大學。但幸運地,我在高級程度會考的成績不錯,由於我對純科學興趣不大,反而喜愛應用科學,加上中學時期認識了基督教信仰,內心也有一份服侍他人的使命感,當知道成績符合讀醫的資格,我便決定報讀醫學院。回顧多年從醫的經歷,能學以致用地治病助人,又有機會培育後輩,充分發揮和享受教導的樂趣,深感當年的選擇是正確的。
□:你是一位糖尿專科醫生,當年為何選讀內科?多年的臨床體會又是如何?
■:也許自小醫生給我的印象都是在診症室內為病人斷症處方,較少聯想到那些在手術室內操著刀的外科醫生。我入讀醫學院後,了解過兩者的學習範疇和醫者的特質,更清楚自己較適合選取內科,因為我喜歡思考和解答問題;畢業後,發現內分泌科尤其是糖尿病的病理簡單直接,除了藥物治療,醫生需要與病人更多互動,教育他們如何自我照顧,所以決定投身內分泌科。早年在瑪嘉烈醫院工作時,我們的團隊為糖尿病患者開設有系統的課程,同時又訓練了第一代的糖尿專科護士。這三十多年來我參與和見證著糖尿病服務在香港的發展,更感欣慰的是能夠成為一個與病人同行的醫者。
□:2000年當你加入將軍澳醫院時,醫院剛開院數月。你可說是見證著一間社區醫院的發展,當中有何心路歷程?
■:當年被邀請加入將軍澳醫院時,我在瑪嘉烈工作已有十五年,而所建立的糖尿專科團隊亦上了軌道,可說是一個階段的完成,也感到是時候離開安舒區,讓自己接受新的挑戰。晃眼在這裡又過了十八個年頭,與醫院一起成長的同時,也見證著社區的發展。當年將軍澳醫院被形容為「先天不足」,所指的並非是硬件,而是軟件;因為1999年開院時香港適逢金融風暴,經濟十分不景,不論在人手和資源上都相當緊絀,未能提供足夠的條件讓同事們發揮,期間又經歷了沙士,大家更要共度時艱。2008年經濟開始好轉,醫院的資源也較為充足,但隨著社區的居住人口增多及老年化,對使用醫療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未來在設施和服務上仍有發展的空間。
□:去年正式就任為將軍澳醫院及靈實醫院行政總監,由臨床轉從行政工作,你如何形容這個轉變?如何看兩院的發展契機?
■:我由2007年起擔任內科部門主管,這十年來一直參與醫院管理層的工作,讓我更加體會必須從宏觀入手,完善服務架構和改善系統,並要將不同的元素整合理順,才能提升整體服務質素。同一時間,我也在醫管局總部負責糖尿病中央委員會的工作,針對的是全港的服務而非一、兩間醫院。這些行政經驗都是漸漸累積起來的,也感謝同事們的支持,讓我可以在行政崗位上繼續發揮。
將軍澳醫院和靈實醫院一直都是緊密夥伴,當我在內科工作時都需要經常接觸兩院的同事,所以他們對我也不會太感陌生。現在作為兩院的行政總監,我更希望能善用自己多年的前線經驗,讓臨床系統得到更好的整合和發展,包括兩院在服務上有更清晰的角色,能把資源運用得更好,從而提供以病人為本和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院牧事工在靈實醫院較鮮明,而將軍澳醫院亦有駐院的基督教院牧。劉醫生如何看「全人醫治」和「心靈關顧」?對於院牧的角色並如何能與醫療團隊有更好的配合,可否也給我們一點意見?
■:我絕對認同需要為病人提供心靈關顧,因為「全人醫治」包括了身、心、社和靈,在病患中更加需要靈性上的支援。其實疾病除了對身體,也對心理狀況和人際社交帶來影響,有時甚至後兩者是因,前者才是果。多年照顧糖尿病患者,我發現不少病人都會質疑自我的價值,又擔心長期病患會成為家人的負累。所以每當病況控制得不好時,我都會嘗試了解他們在生活和社交方面所出現的限制,並會和病人一起制定改善控制的目標,有時更需要有家人的參與。我明白聆聽病人和給予病人適切的支援在治療過程中十分重要,而院牧可以在這方面更專注和深入地支援病人。院方感謝你們的付出,也會盡力配合提供相應資源,務求所提供的服務能滿足更多病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