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心之旅.療癒的愛

進心之旅.療癒的愛

何艷珊 香港浸信會醫院院牧

當身體健康出現問題,身體便會出現警號,讓你知道。但心靈的傷痛,有時不被注意,有時未必有力量去正視,甚至積壓到影響身體健康。當心理和靈性得到照顧,身體問題亦隨之減退。以下的牧關經歷,正是印證了這一點。

引導釋放抑壓的情緒

病人是一名初中學生,因持續心翳、呼吸困難、頭痛,近日更在校暈倒,便入院檢查身體。我初次探訪時,她坦白述說自己身體如何不適,並說如果檢查報告沒有問題,醫生認為可能是心理因素影響。我察覺到此病人信任院牧,就邀請她分享多一些,她便講述這段日子與幾位好同學發生矛盾,繼而決裂的事。我專注地聆聽著。起初,她偏重陳述事情;藉提問引導及同理回應,幫她表達多一些內心感受和想法,亦透過同理回應,讓她有多一點時間空間接觸心靈裡抑壓的情緒和感受。不被諒解、被出賣、後悔、孤單、委屈、痛心、被離棄、被針對、懼怕、焦慮… 分享期間,她的面容亦從繃緊僵硬,到逐漸流露出內心的情緒—有眼淚,有悲傷。就是這樣,陪她一步一步進到心靈傷痛處,讓她慢慢抒發出來。她說:這是第一次如此透徹完整地傾訴出來。

面對同輩的批評時

傾談中,我察覺到病人在表達委屈、被離棄及不公平對待時較傷痛;她亦擔心這兩位同學對她的負面評語,影響其他人對她的觀感。這是可以理解的:青少年期正尋求朋輩認同,努力建立自我形象(self-image)和自我價值感(self-value),若受到衝擊,較易陷入迷惘。於是,當她的情緒較平復時,我便提醒她,這些同學給她的批評只能代表她們個人的觀感和感受,並不是全面事實,更不能代表她是這樣的人;同時,我鼓勵她以客觀中肯的眼光重新去檢視自己,更真實地認識自己,得著更新成長。病人聽著,思考著,驟然有所醒覺,神情逐漸釋然。

接著我引導她從人的有限和軟弱轉眼仰望神。以神的愛和眼光面對自己被離棄及不公平對待的問題。病人聽著,很感興趣。原來她讀天主教小學,自己也不時向神祈禱。她願意聽福音,並清晰決定信靠耶穌。當她做完決志祈禱,臉上流露出平安欣慰的神情,她也感到舒服很多。

愛的擁抱

晚上覆探病人的時候,有機會與病人及其媽媽傾談,開始時我留意到媽媽面對女兒的傷痛,很快地以理性觀點勸女兒看開點,促使女兒壓抑心中的傷痛。我溫和地表達病人面對的傷痛,此刻需要被接納及聆聽,讓她釋放自己抑壓已久的傷痛,並引導病人媽媽坐到女兒身旁攬著她,讓病人盡情地哭泣。事後病人媽媽說,這是女兒頭一次讓她擁抱及在她面前流露傷痛情緒。病人亦表示,在媽媽的擁抱下,更感受到愛護支持。我深知這是愛的力量,神愛這位病人,為她締造心靈治癒時刻,也拉近了病人與媽媽的關係。

這位少年人因著心靈得到紓解,身體不適的狀態就好起來,突顯出身、心、社、靈彼此緊扣,互相影響。單靠己力面對心靈的傷痛情感,有時知易行難。院牧的出現,剛好在她難以抑壓內心傷痛情緒的時候,陪伴她踏上「進心之旅」,支持她打開心靈,面對內心的傷痛。正如占士.韋特及伊芙蓮.韋特所講:「當人接納內心有傷痛,並視之為一個訊號,讓我們留意心靈狀況,便是馴服情緒的好開始。」1 我也陪伴病人與媽媽的關係有愛的突破,並讓她認識信靠神,與神相遇,經歷「愛的療癒」。

結語

除了基本的牧關技巧—陪伴﹑引導﹑聆聽和和同理心外,整個牧關的過程,我看見神微妙的恩典和同在,也深深體會到愛有著奇妙的力量,能帶動人進入釋放療癒當中。就如羅杰才牧師所說:「院牧服務,正要成為用愛觸摸生命的上帝之手。」2 能夠看到神藉院牧的角色在這病人身上的作為和醫治,是天父給我最好的禮物和鼓勵。

  1. 占士.韋特、伊芙蓮.韋特著,黃佩芳譯:《心靈魅影 — 轉化創痛情感的靈修》。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出版,2003年1月,第30頁。
  2.  羅杰才著:《暖心的涼水》。香港醫院院牧事工聯會,2015年1月出版,第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