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澄
以往她十分拘謹,不能有錯漏,總認為要做到最好時才可以教書、講學。直至八五年她才明白到人的價值,不是在乎自己擁有甚麼,而在乎自己是上帝的兒女,是主耶穌使她成為有價值。「因為看你為寶為貴,又因我愛你。」(賽四十三:4)一句聖經的應許,使她能更多的接納自己有所不足,甚至有時會有錯誤。又明白到教學可以相長,於是她用「拋磚引玉」鼓勵自己,將所學到有限的知識放心與人分享,彼此砌磋,互相交流心得,既可以做得認真,壓力又可減輕。
幼年時,她的父親在廣東的鄉間病逝,由母親帶著到泰國與親戚團聚,但因為途中遺失了對方的地址,就滯在香港。一下子,由熟悉的環境,小康的家庭,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母親還得在茶果嶺為蜆殼石油公司做挑水的苦工,才能餬口,生活比肩上的擔子還重。幸好母親後來信了主,把心中的重擔交給了祂,生活又成了有水滋潤一樣,漸漸有了生機。
五八年,羅嬋玉接受洗禮,加入了九龍城潮語浸信會。六三年,回應上帝的呼召,進入播道神學院。六六年畢業後,順理成章的加入了播道會靈泉堂當傳道人。直到七一年,感到要再進修,又返回神學院。七二年恢復原初工作,到了七五年八月赴美修讀宗教教育學位。但那段日子,她經歷了一場信仰的風暴,心靈間忽然對神是否活著產生疑問。作為一個傳道人,竟然陷於這樣荒謬的問題,但作為一個真實的人,卻又無法逃避出自內心的困惑。經過了半年的掙扎,神讓她在蔡蘇娟和輪椅上的畫家海倫玖妮身上看見神是活著的,憑藉的不是理性的辯證,而是生命的見證。七九年,她回港出任播道兒童之家院長,一任五年。
在任職期間,因為看見太多兒童受家庭問題所影響,為了能幫助人面對困境,她又萌生起進修的念頭。八四年,她又再赴美進修家庭輔導。原本並無意留在美國,但領事館卻一下子給了她三年簽證,使她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三千個小時的臨床實習個案督導的實習。
原來在全美五十個洲,大部份的州是只要畢業就可以當治療師(Marriage Family Therapist),但加尼亞福尼州卻要另外考試,合格後才可以當治療師,否則只能當輔導員(Marriage Family Child Counselor)。但她考了三次,每次都只欠了1%就合格,結果她只能留在加州當輔導員。回想這段似乎不愉快的經驗,羅嬋玉已經找到了原因。「當時我考牌的動機是為薪水高,那麼我就可以一邊做輔導,一邊當自由傳道,我相信是可能神要糾正我,也保守了我。」透過這個表面上似乎是挫折的事情,羅嬋玉經歷了人生和信仰的一個躍升。在聖經的光照下「靠人得救是枉然的,馬大也不能救人。」醒悟到骨子裡的動機是要倚靠自己吧!她相信神糾正她,於是不繼續考牌。
在美國既有穩定的工作,羅嬋玉在彼邦一留就十多年,從事輔導工作,對像以亞洲人為主,也有中東、歐洲各式人等。十多年的經驗使她深信「心理學只能解決一部份問題,唯有神能把問題完全解決。」她更認為心理學就像一個碗,聖經真理是飯。沒有碗、吃飯是困難了一點,但只有碗沒有飯,更沒有意思了。
九八年五月,羅嬋玉又再踏足故土,一方面是母親年事已高,需要照顧,二方面她也關心中國人福音的需要。「當時,並沒有想到會加入院牧行列,但因為和播道醫院的院長孔慶明醫生談起,才作出考慮。經過禱告等候,在九九年四月就開始了在播道醫院的院牧事奉。」作為一個以輔導工作為專長,又一心希望傳道的人,羅嬋玉接受了院牧事工的挑戰。「我會運用輔導技巧幫助病人,也會盡量把握機會,在病人同意下,向他講一次福音。」
由傳道開始,轉而成為輔導員,如今再成為院牧,把傳道與輔導結合。神把羅嬋玉雕琢成為一塊合用的磚,要用作建造靈宮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