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年輕的時候,看到「義工」這兩個字,我真的沒有太大興趣;直到十五年前當遇上一宗嚴重車禍後,我對這兩個字卻是完全改觀。
車禍後,我在醫院住了三個月,期間有義工來探望病人,我投以羨慕的眼光,因為當時我連站立的能力都沒有,多麼渴望自己也可以像他們一樣,有能力服侍別人,而不是被人服侍。當時心裡想,若日後我可以再走路的時候,必定要做義工。從前我是信佛的,在沙士爆發期間,我和丈夫經歷到主的保守,便到教會崇拜,認識上帝。約七年前我受洗了,並且實踐當年心裡的承諾,加入醫院探訪的義工行列,服侍病人。
回想起初探訪時,當遇上一些病人在某方面有很大的困難和擔憂,而自己又幫不到他們時,常常為此而感到不安,甚至會帶著負面的情緒回到家中。後來明白到自己的角色並不是要去解決問題,而是關心和聆聽,讓抑壓了的情緒和感受抒發出來,並且鼓勵他們尋求神,讓神幫助他們。曾經探訪過一位有情緒病的長者,當我發覺她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我便轉告院牧同工,由他們跟進和繼續關心婆婆,感恩她不但康復過來,而且去年亦信了主和受洗!這個經歷讓我知道在探訪服侍中,需要認識和接受自己的限制。當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處理的個案時,不要勉強堅持,卻要適時轉介給更合適的人士跟進,甚或放手。
在探訪的年月中,最大的收穫要算是認識了寶霞婆婆。她是瑪麗醫院的病人,後來轉往老人院居住;因她患有類風濕關節炎,手指都已扭曲,而且經常出現關節疼痛。我在一次探訪服侍中認識了她,並教她做小手工,希望可以鍛練她的手指,又可以為她解悶。記得初次見她時,她臉上並沒有展露半點笑容。不過,她很有手作的天份,當我教她做了一次絨毛條手工後,她不但掌握,而且能夠創製出千變萬化的造型,如花鞋、花轎、飛鳥等……。就這樣她從手作得到滿足感,人也變得開朗起來。
有一次婆婆的類風濕發作得很嚴重,手指變得更歪,令她一度想放棄做手工。那段日子我經常陪伴鼓勵,與她同行,又與她一起祈禱,最後她終於克服了,而且所做的手工比以前更漂亮、更得我們的讚賞。後來她把自己的作品捐給院牧部作義賣,並將籌得的款項作為服侍離院病人及家屬支援之用,她說希望能透過自己的一雙巧手把祝福送給更多人。婆婆從沒想過自己的手工能獲得別人的讚賞,甚至可以回饋社會。
其實我也沒有想過當年不幸的車禍,反而讓自己成為義工。原來能夠祝福別人,真的是很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