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科技開拓醫療新領域

善用科技開拓醫療新領域

新界西醫院聯網總監及屯門醫院行政總監 王耀忠醫生

王耀忠醫生自2022年11月起擔任新界西醫院聯網總監及屯門醫院行政總監,管理聯網內五間公立醫院,包括屯門醫院、博愛醫院、天水圍醫院、青山醫院及小欖醫院,服務新界西超過110萬名居民。王醫生是一名放射科專科醫生,於2012年至2021年間出任新界西醫院聯網放射科及核子醫學部部門主管,領導醫管局放射科的主要臨床發展計劃,包括為放射科服務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及在屯門醫院設立正電子電腦斷層掃描服務。王醫生自2017年出任屯門醫院副行政總監,協助聯網總監為醫療服務進行策略規劃及發展,領導醫院基本工程規劃和服務發展,包括主管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帶領聯網提升醫療服務素質和效率。

王:王耀忠醫生 李:李潔嫦

李:王醫生當初為何選擇讀醫科?是否在中學階段已經產生對醫科的興趣?

王:在我讀書的年代,能夠讀大學的機會比現在少,對很多人來說,讀醫科是一個遙遠的目標,坦白說,自己最初沒有這個想法。到預科時候,我對數學、生物和化學有興趣,成績也不俗,亦開始考慮攻讀工程或醫學,認為這兩門學科實用性強,畢業後的工作發展相對地穩定。其中,醫生會經常與人接觸,感覺較有挑戰性,考慮到自己的志趣,最後選擇讀醫科。

進入醫學院之前,我對醫生的工作只有憑空想像,亦沒有宏大的抱負。五年的訓練雖然很辛苦,卻學到許多知識。我曾於贊育醫院和瑪嘉烈醫院的婦產科實習,當年對實習醫生的訓練方式跟現在不同,我有機會得到很多臨床經驗,在資深醫生的細心教導和監察下,學習接生、縫針和儀器使用,學習過程深刻又寶貴。由醫科生到成為專科醫生,一路上都要不斷更新所學,而我很享受求新和接受挑戰,這種訓練正好符合我的個性。

李:經過幾年的訓練,最後選擇放射科為專業,這門學科的吸引力是甚麼?

王:當我仍是醫學生的時候,感覺放射科很神秘,整個五年的學習,相關的理論課不超過十堂,只佔外科訓練的一個小部分。最神秘的地方是要在暗黑的房間看X光片,教授會指出不同型態的影像代表了甚麼病症,並且分析病例,令我驚訝於一張X光片能夠顯示那麼多的細節,感覺就好像閱讀偵探故事,抽絲剝繭,引人入勝。

直到我在內科深切治療部實習,有很多機會接觸放射科醫生,開始了解到這門專科不只是看X光片,還有其他影像技術;而且為病人診斷不只單靠分析影像,還需要知道病人的背景、病歷等,綜合所有資料從而有條理地分析。放射科醫生需要擁有邏輯思維,與我喜歡思考的個性非常切合,因此產生濃厚的興趣。剛好屯門醫院開始投入服務,因此有機會成為第一批加入放射科的醫生,往後我並可以與部門主管一起設計一套培訓放射科醫生的訓練系統,後來獲得學院的專業認證,而這套訓練一直沿用至今。

放射科最大特點是應用與科技緊密結合,基本上現在不論是哪一門專科,都會應用到放射科的服務,如電腦掃描、磁力共振、超聲波技術,放射科可以視為整個醫療過程其中重要的一環。我很慶幸一直見證放射科的發展,亦感恩香港的醫療系統不斷持續進步,一直朝著正向發展。

李:在多年行醫經驗中,有哪些較深刻的個案和體會?

王:我在臨床上接觸最多的是腦部導管手術和神經系統的導管手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患有脊椎動靜脈畸形的十歲小朋友,這種脊椎病變影響了下肢的活動能力。小朋友向來非常喜歡打籃球,因為病發之故,只能坐在球場旁邊觀看,心情低落。我為他進行栓塞手術以阻塞動靜脈畸形,手術成功後,小朋友亦逐漸康復,再次在球場歡躍,小朋友及媽媽對醫護表示非常感激。對我來說這種手術並不複雜,我只是做了本份,但病人和家人對自己深切感謝,令我明白原來看來微小的事,對病人和家屬卻有極大的意義,提醒了我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套在別人身上,要經常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

李:你是怎樣從前線崗位轉至聯網及現在的醫院行政管理工作?可否分享曾處理過的質素提升方面的項目?

王:我本身的性格是樂於接受新環境、新挑戰,在一個崗位累積足夠經驗,就想嘗試新事物,我當時領導一個團隊專門做腦神經介入手術,已經有一定成績。成為部門主管後,有更多機會接觸醫院事務,並加入醫院不同的委員會,就著聯網運作有更深入的認識,對之後出任屯門醫院副行政總監及新界西聯網總監有很大幫助。從前線至管理工作有很大轉變,需要增進管理學理論,學習與團隊相處,並且知人善用以發揮其長處。我一直希望以將心比己的方式與同事共處;並借鏡前輩的經驗,盡己所能。

加入聯網工作後,最有滿足感的項目是於2014年成立急性中風治療團隊。大部分緊急送去急症室的病人都屬「缺血性中風」,即腦血管栓塞。為了爭分奪秒地把握黃金時間去醫治病人,團隊集合各部門的專科醫護,包括急症科、內科、放射科、神經外科和麻醉科等進行會診,評估如何施行手術。要集合跨部門的專科力量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憑著團隊精神,終於在2017年正式推展24小時的服務,並且從屯門醫院擴展至整個新界西聯網,許多病人因此受惠。

李:目前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放射科的臨床情況如何?醫院怎樣善用新科技去提高服務質數?

王:人工智能能夠快速地篩檢大量影像,但是醫生不能單靠人工智能去判斷影像,至少目前的發展未達到這種精確的水平,最後都是由醫生憑其經驗去做最後判斷,在斷症方面,人腦的邏輯思維始終比人工智能優勝。

現在的學科採用微創治療,例如處理中風,除了用藥,也可以用導管手術取出血栓,打通塞住的血管,這種技術正是靠影像監視系統協助進行手術。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新科技,值得反思如何有系統地利用新科技引入日常的工作,並且衡量如何利用新科技,這樣才有價值。以天水圍醫院為例,目前是醫管局「智慧醫院」的試點之一,早前在急症室試行以智慧手帶追蹤高風險的病人,減低他們走失的風險,以及在無障礙洗手間安裝人工智能感應系統,假若病人靜止一段時間,有機會是暈倒,系統會發出訊息提醒醫護前往支援,防止意外發生。要了解新科技的優勢,再加以利用,相信能夠有效地提高服務質素,加上屯門醫院以至整個新界西聯網均有強大的團隊精神,不同部門合作無間,給予我很大的信心。

李:你如何看「全人醫治」與「心靈關顧」的關係?對於院牧的角色並如何能與醫療團隊有更好的配合,可否給我們一點意見?

王:作為醫護能夠照顧病人的身體,或未能顧及病人心靈上的需要,特別是在非常繁忙的公共醫療體系。我時常提醒同事對病人要有同理心,尤其是重症或臨終病人的心靈需要更大,這一點醫院院牧正好發揮他們的優勢。希望院牧能引導醫護,多點互相分享經驗,增添同事之間的理解。再者,每位病人的需要不同,我很歡迎院牧提出意見,亦樂於配合院牧的工作。當同事提出善用院牧服務,我也會支持。

出席新界西聯網「員工感謝獎」頒獎典禮擔任頒獎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