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指導是甚麼?

臨床指導是甚麼?

整理:李潔嫦

在沒有疫情的日子,本地基督教院牧服務每年接觸病人及家屬總人次平均接近四十萬。僅憑百餘位院牧,怎能成就這服侍?為此,歷來各院牧團隊均會透過招募探訪義工(牧關員)、接待來自不同神學院校的神學生或正修讀臨床牧關教育(CPE)課程的學員到醫院參與探訪服侍。

醫療服務十分重視質素與安全。從教室到醫院,從書本到臨床,怎樣的臨床關懷探訪才能使對象真正得益處?怎樣的服侍或實習才會使學員的生命真正得造就?怎樣才能使這些有心人士的參與對院牧事工真正帶來幫助?無論稱職與否,臨床指導(Clinical Tutor)的角色與功能實情早已存在。為了更有效地幫助院牧轉化豐富臨床經驗為教學資源,院牧聯會繼2021年及2024年後,今年5月再度舉辦第三屆「心靈關顧臨床指導證書課程」。參加者在三日兩夜密集式營會,完成超過20小時的訓練及課後作業要求,獲授予「心靈關顧認證臨床指導」(Certified Clinical Tutor for Spiritual Care)證書。

應屆課程設有11個課題,參與院牧需對不同課題作出反思,以下抽取今期參與者的心得與回應的重點摘要:

認識臨床處境的經驗學習進程

義工們在恆常探訪後,往往只匯報病人的回應與狀況,忽略了檢討及自我反思。臨床指導引用經驗學習進程,鼓勵義工們於探訪後,先各自把經驗稍作沉澱,再一同檢視和討論所得觀察及提出的問題,並適當地聯繫到理論層面。這樣,義工們經歷自我成長和更新,便更有動力持續服侍。~ 羅婉慧院牧(瑪葵) ~

建立有建設性的臨床指導界線

需以促進對方成長和福祉為目標,幫助指導者保持專業支持,避免角色混淆,對雙方都有益。課堂上的案例,提醒大家要避免利益瓜葛的重要性。原來一些看似微小的細節也可能會影響專業判斷,因此維護建設性的界線至關重要。
~ 羅慧敏院牧(大埔) ~

臨床指導員的職能與知能

指導者不僅需要具備臨床知能,更要具備教學知能,透過示範、指引、適時介入與評估,幫助學員提升關懷能力,作為指導者在這些需要多加操練。還有個人品格修養與牧養知能,更是影響學員的關鍵。唯有先讓學員感受到愛,才能啟發他們實踐愛的關懷。
~ 吳嘉潔院牧(播道) ~

應用臨床學習方法於臨床指導

關鍵是要讓學員對準使命,以謙卑的心態服侍關懷對象。過程中就慣常模式多作反思,從而改善不以為意的行為。朋輩之間必須建立信任關係,彼此砥礪互勉,循序邁向能自省自察及自我指導。
~ 吳秀兒院牧(沙田) ~

小組與個別臨床指導的應用

兩種模式各按所需、各有所用,學員從中均有得著。透過個別指導,指導員可關注學員在臨床學習上遭遇的獨特困難或經歷,較能幫助學員深入探解成因;小組指導因人數較多,在互動中各人成為彼此的學習資源,增加學習效益,從各人的回饋增進自我認知。
~ 楊佩君院牧(律敦治) ~

臨床指導員的身教與言教

若只側重身教或言教其一,或是前後矛盾,難免顧此失彼,甚或造成混亂,影響學員的全面學習。因此,二者必須結合、貫徹,才能對學員產生最大的影響力。其中,言行一致的臨床指導最為關鍵,也最具說服力。
~ 林如茵院牧(東區) ~

提出及接受建設性批評

過去我指導義工時慣用「先讚美後批評」的方式回饋,希望讓對方較易接受。然而在課堂上了解到這模式很容易模糊了重點,慣性使用反覺欠缺真誠,影響回饋效果。原來在保持和諧的同時,要避免表面客氣而忽視問題,有需要透過清晰溝通,提供更直接且具建設性的回饋,讓對方真正受益並持續成長。
~ 古偉霞院牧(新界西) ~

臨床指導個案反思

按同工們提交感到困難和深刻的臨床指導個案,可歸納為十個常見類別,例如:傾向硬銷式說教等,大家一起討論如何指導。臨床指導員除了自身必須具備足夠臨床經驗,亦需要神所賜的愛心、智慧和見識,恰當地向實習學員作出既彈性又適切的指導。
~ 楊倩雯院牧(深水埗) ~

辨識臨床學習的靈性需要

指導者與探訪者之間並非只是教與學層面的關係,也是信仰生命傳承的關係。所傳授的,不只知識與技巧,更有生命互動及靈命塑造的元素。探訪者在關懷病人心靈需要的同時,也會在指導者引領下關注自己的心靈狀況,在服侍中經歷神,被肯定、提升自信和生命意義。
~ 胡建玲院牧(伊利沙伯) ~

建立臨床指導朋輩資源與支援

重點在於以建立真誠信任為基礎,營造安全空間去分享困難與感受。雙方秉持謙遜開放的態度,透過聆聽與回饋,促進彼此成長。此互信互助的關係模式,亦有助隊工締造良好的氛圍,為團隊帶來正面影響。
~ 鍾沛嫦院牧(沙田) ~

臨床指導的理念與預效

信任關係與坦誠溝通是臨床指導的基礎,指導員的角色不是錯誤的糾正者,而是成長的支持者,主責引導學員自我覺察及促進主動學習,過程中要在自主探索與適時介入之間取得平衡,不宜直接提供答案,而是鼓勵發問,激發反思,以最小干預為原則,這是一大挑戰。指導員宜透過經驗、回饋、解釋和應用等學習元素,協助學員將具體經驗和理論整合並系統化,提升學員的牧關能力。最後,指導員必須言傳身教,示範以病患優先的核心價值。
~ 陳逖院牧(院牧聯會) ~

「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這話很真,也很深!勉勵各位臨床指導能學以致用,為未來的指導服侍結出更美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