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吾身

三省吾身

 盧惠銓  院牧有了召命,又要加上自知;有了自知,還要加上自省才能持續成長與成熟。《論語•學而》篇記載孔子有一位得意門生,勤奮好學,人稱曾子。其他同窗見曾子進步顯著,問其要訣,曾子答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言下之意,他每天反省為別人謀事有否盡心竭力;與別人交往有否違背誠信;所學與所授的知識有否經常複習修正。牧者若有此修養,實屬美事。
近年,醫學教育關注到如何培育一代醫者具有專業與生命倫理的知能(competence),提倡必須加強有反省的實踐(reflective practice)。現今醫學科技發展迅速,可作的事未必是應作的事。行醫者必須有反省才有進步,包括從錯誤中成長。一直以來,院牧接受的臨床牧關教育強調「行動、反省、再行動」,與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態度實在不謀而合。至於如何實踐?建議院牧可循三方面自省吾身。

從牧養關懷經驗中反省。常言道,關懷對象是院牧的老師,對象的反應仿如一面鏡子,把院牧在牧養過程中的所是與所為如實反映出來。院牧每天於不同病房遇上的探訪經驗,是一課一課活活的教材,縱然有時看似重複,卻永遠不會完全一樣。院牧若輕視或忽略這些寶貴教材,恐怕她/他的牧養只會原地踏步甚或退步。倘若看見院牧的年資與其牧養的成熟程度不相符,也許就是這種反省功夫仍有不足。

從人際相處經驗中反省。院牧看似獨行,實情是為眾目所注,所是所為皆擺在人前。院牧必須有能力獨立工作,更必須有能力與人合作。院牧服侍十分注重團隊配搭,除了朋輩之間要互補不足,還經常要與醫護、區內教牧、事委、院牧義工及其他關心支持者溝通合作。事事格鬥當然無人喜歡,處處討好也不保證贏得好感。院牧若認為自己遇到的人際困難,問題都在於別人,恐怕她/他也很難成為別人的牧者。

透過反省認識上帝與自己。打從初期教父到加爾文;從梅頓到盧雲,認識上帝與認識自己這個良性成長循環,都是每位求道者畢生的屬靈操練。世上當然沒有完美的院牧,人若願意更深的認識上帝與自己,便會更貼體以及活出上帝在我們身上的心意,且更有能力成為上帝與世人所喜愛的人。在世上得萬人擁戴的人不一定為上帝所喜悅;到處樹敵而自稱為義的人也不一定行在上帝的心意裡。
原來年紀與年資、閱歷與學歷,與一個院牧的修養與牧養不一定成正比。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謙卑自己,在聖靈的光照下,以及在可靠有信任的群體幫助下,經常三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