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病人無憾地離開 — 溫淑妍院牧

讓病人無憾地離開 — 溫淑妍院牧

採寫:李潔嫦

溫淑妍院牧留有一頭短髮,作風爽朗。她形容幼時的自己像個小男孩般活躍好動和大膽,原因是她的父親非常渴望有個兒子,於是把她當作男孩子去教養。個性熱情又帶點衝動的她,事奉的旅途迂迴,至今仍緊記上司的教誨,感謝神圓滿了人生,應允了她的心願。

祢是我的拯救

溫院牧的父親有著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認為生男孩才能傳宗接代,可是她媽媽連生兩個女兒,因而成為夫婦之間的心結。中四那一年,父母再次為子嗣的問題而吵架,這一次父親決意捨棄家庭,令家人受到極大的打擊。她從小得到父親的疼愛,對父親的抉擇難以理解和接受,「父親怎可能拋棄女兒」的想法不斷盤旋。她把問題怪在自己身上,認為自己的出生是個錯誤,令父母的關係破裂;自己的存在沒有為家庭帶來幸福,整個情緒陷入絕望的谷底!

她獨自在街上踱步,剛巧有輛巴士停在面前,腦部一片空白的她上了車,駛往哪方向都不知。她漫無目的下了車,抬頭一望,對面正是她姊姊經常去聚會的教會。她也曾跟隨姊姊去過幾次,只是不感興趣。當她望著教會的大門,感覺有種無形的力量牽引她走進去。那裡正舉行佈道會,還差一、兩分鐘就要開始,時間不遲也不早,來得正合時。

佈道會上最令她感動的是一首詩歌《主如明亮晨星》,「當我在黑暗痛苦絕望中,有一曙光明照在我心……」歌詞觸動了她內心的痛苦,淚流滿面。心想世上最愛我的父親都放棄我了,這位我不認識的神卻說愛我,願意為我捨命?我的生命對耶穌來說有甚麼意義,竟值得祂為我釘在十字架上呢?自己毫無頭緒的來到這裡,難道就是神的引領,給我的出路嗎?細想之下決心要認識耶穌,透過聖經去找尋人生意義與自我價值。她逐漸明白到在世人眼中自己很渺小,在神眼中卻是寶貴的、是被尋回的迷失小羊。假如不是神的拯救,根本沒辦法面對絕望痛苦。既然生命是屬於神的,她承諾從此以後要將一生交給神。

衝破所有困難去事奉神

溫院牧謹守傳福音的使命,時刻在職場帶領人信主。幾年後她決定全職事奉,於是辭去工作,報讀神學院。抱著一股動力去面試,結果不被取錄,令她大為失望。教會弟兄鼓勵她「要帶著更大的決心去衝破所有困難」。於是她去到一間教會做基層福音工作,磨練事奉心志。過了幾年,再申請同一間神學院,終於如願以償。導師坦然當初沒有推薦她的原因,是因為在傾談中感覺她是個一有念頭就馬上行動的人,唯怕讀神學的想法是一時衝動,未必經過深思熟慮。

初遇挫折 建立院牧心志

神學院畢業後,她在屯門一間教會做青少年團的導師,帶著一群少年人去上山下海,活躍的她渾然不知已懷有身孕,更差點小產,因此丈夫建議她靜心在家裡安胎。到了臨盆一刻,胎兒突然出現異樣,幾經艱險終於平安誕下女兒。寶貴的生命得來不易,她決定放下牧職,在家專心照顧女兒。

直到女兒四歲,她想繼續牧會,但考慮到兼顧家庭的難處,有位牧者建議她做院牧,既可以在醫院傳福音,又能夠照顧到女兒。她認為是個好提議,剛好看到東華東院招聘院牧,於是就去申請。面試時上司問及院牧心志,她根本沒有思考過,也答不出來,只好老實地說明求職的背後原因。意想不到竟然獲得錄用,上司答應入職後讓她讀CPE。

這位新鮮人對於探訪的技巧還未掌握。有次在病房裡,竟被六位病人同時在罵「你是為了薪水才來關心病人罷了,沒有酬勞你還會來嗎?」這句話直刺入心,眼淚直流,委屈非常卻無法駁斥。第二天,她在病房門口徘徊,只覺雙腳無力,正猶豫著應否進去,神的聲音響起「是否被罵了,你就不再傳福音?」她鼓起勇氣行入去,其中五位病人假裝看不見她,只有一位願意跟她傾談。那位病人是心痛她,勸她辭職,溫院牧同病人分享自己得救見證和事奉心志,病人很感動並說「我收回昨天罵你的說話。信耶穌的人都是善心的。」簡單一句話卻是極大的鼓勵,她立志只要還有一個人理解自己,她都會堅持下去。她亦反省自己在探病技巧的不足,探訪病人應該先要關心對方的需要,不能只顧著傳福音。同時,她的上司亦細心地教導她如何關懷病人,並從CPE中學習到「活出福音」的意義。

深思而後行

日子久了,她跟醫院日間中心的護士熟絡起來,知道她們有心為病人籌辦活動,奈何經費不敷。於是她滿腔熱誠地呼籲自己教會的弟兄姊妹做奉獻,籌了一筆錢給醫院。上司知道這件事後,耐心地向她解釋「院牧的探訪是一步一腳印,讓院方看見院牧的貢獻,肯定院牧在心靈關懷的角色和位置,不可令人誤會院牧服侍是與醫院利益有掛勾的。」這次深刻的事件令她領悟院牧做探訪的意義,也看到自己的弱點,空有熱誠而欠缺深思熟慮。感恩遇上這位寬宏的上司,告訴她不要讓錯誤成為絆腳石,而要化成一個學習做院牧的機會。上司並一直給她許多啟發和教誨,至今仍然是影響她很深和很尊敬的人,她就是周美蘭教授。

十字路口的徘徊

雖然有上司教導,得到豐富的學習,但心內仍有掙扎,到底自己適合牧會還是繼續做院牧呢?她屢次求問神也得不到答案,為了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她決定回到教會做傳道。教會與院牧服侍的不同是,弟兄姊妹的親密關係、長久的情誼令她難捨;而院牧與病人的關係可能很短暫,出院後未必聯絡,但卻是在最危急、最難過的關頭去陪伴對方走艱難的路。想當初自己身處低谷,也是靠著主的陪伴和引領才得到拯救,院牧也是在最艱難的時刻陪伴病人。兩者比較之下,她最終確認自己的路和最想追求的人生意義,於是重尋院牧身分,進到東區醫院院牧團隊。

為臨終病人完成未了心願

溫院牧覺得讀完CPE不足夠去應付心靈關懷的需要,她希望深化知識和技巧,於是進修輔導課程。當時東區醫院拓展善終服務,首次由醫護、社工和院牧組成團隊。院牧會跟病人回顧自己的人生,找出未完成的心願,引導他們放下遺憾,與人復和,並且輔導家人的哀傷情緒,把握時機讓病人和家屬認識主。不過最重要是病人無悔地、帶著神的恩典笑著離開,這亦是她能夠面對病人苦難的力量來源。工作再辛苦也不以為苦,因為她看到一幅美好的畫面。

五年後,她被邀請去聖士提反堂擔任關懷主任,建立教會內部的關懷文化,訓練弟兄姊妹的探訪技巧,藉以聯繫社區與教會。她認為把院牧的經驗應用在教會,有很多值得嘗試的空間。五年時間內,弟兄姊妹已經成熟地掌握關懷技巧,並教會已建立了有系統的探訪事工,有感是時候返回院牧服侍。恰巧大埔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需要院牧人手,於是她加入團隊,有機會照顧兒科病房及處理急症室的緊急個案。第一次接觸那麼多家庭有問題或被遺棄的少年人,正好學以致用,運用輔導技巧,幫助他們放下心靈的傷痛。但是她更深切地感受到只有主耶穌的愛才有力量撫平種種埋藏的創傷。

幾年後她重返東區醫院的善終團隊。這時候團隊的運作已經很成熟,經驗豐富的專家們各司其職。對她來說值得深思如何在已經發展成熟的事工,仍能突顯院牧的角式和功能。她發現有很多病人願意向院牧傾訴藏於在心、不曾向他人透露的想法,可能他們真的感受到院牧真切的關心。曾經有位病人的心願是開畫展,她沒有把心願說出來,因為認為是不可能成的事。院牧跟她回顧自己的人生,原來她已經寫好每張畫的文字解說,就連畫作擺放位置都清楚備註,方便家人日後處理。溫院牧有點驚訝,既然一切已準備就緒,何不在醫院舉辦一個畫展呢,於是集合團隊一起籌劃。為了她能夠有精神參與揭幕,溫院牧不住祈求神的恩典,神真的應允了她。當天病人跟整個團隊一起,笑著留下最後一張照片,然後離去。

醫院的善終團隊得到高度評價,院牧的位置被肯定下來,就如當初上司所說的是一步一腳印去探訪、去關懷成就出來的。神圓滿了溫院牧的人生和心願。明年(2025年)她要退休了,將會在東區醫院完成她的服侍。她笑著說﹕「我可以安心退休了」。

由第一天做院牧開始,她問自己可以做甚麼去彰顯神,經過迂迴的院牧路,這段經文就是答案:「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