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團隊協作 樂於共享成果

享受團隊協作 樂於共享成果

九龍東醫院聯網護理總經理/基督教聯合醫院護理總經理 梁樂文先生

梁樂文先生自1999年加入基督教聯合醫院任職註冊護士,憑卓越的才能,歷任內科及老人科病房經理(2014-2017年)、護理服務科高級護士長(2017-2021年)、靈實醫院護理總經理(2021-2024年),並於2025年至今出任九龍東醫院聯網護理總經理暨基督教聯合醫院護理總經理,統籌聯網護理服務發展。

梁先生一直努力不懈地進修專業和管理知識,2005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護理碩士後持續進修,並在2009至2015年間獲得呼吸科專科護理證書、醫療行政管理深造文憑和高級護理實務專業文憑(管理及領導)。2019年獲香港醫務行政學院及澳洲醫務行政學院頒授專業醫務行政管理雙院士,2021年獲得資深護師(護理管理)資格,2023年入選醫院管理局「行政人員領袖培訓計劃」,奠定其未來承擔重要領導崗位的基礎。

梁:梁樂文 編:李潔嫦

編:當初你為何對護理工作有興趣,學習過程中如何確定自己的路向?

梁:我在預科期間參觀香港中文大學的開放日,接觸到「護理管理」(Nursing Management)課程介紹,其結合臨床與管理的多元性令我深感興趣,於是便申請入讀。初期的理論課對我來說稍為枯燥;到了三、四年級的臨床實習階段,開始接觸住院病人,透過親自照顧他們直到完全康復出院的過程,令我深刻地認識到護理工作的意義,背負著一份使命感。畢業後,我被調派至不同的內外科病房實習,由此觀察到每個專科病房皆有自己一套的文化和特質,體驗更多工作上的挑戰和滿足,感受深刻。因此,堅定了自己的決心,繼續在護理行業發展。

編:當考慮到護士的職涯發展及進修途徑,為何你從臨床轉向管理工作?

梁:我在畢業後加入基督教聯合醫院,多年來在外科、骨科、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工作,亦在隔離病房服務。我本身性格喜歡新鮮感、敢於接受挑戰,每隔三至四年,我便會躍躍欲試尋求突破,學習新技能或轉換崗位。我認為護理工作很多元化,臨床工作能夠直接幫助病人,可以得到很大的滿足感;而擔任管理崗位,能在政策制定層面發揮影響,使更多人受惠。我特別重視團隊協作的力量——所有政策得以落實,都是依賴同事們的團隊共識,上下一心地推動。我很享受團隊工作,感謝他們帶給我工作上的靈感和激勵。例如一些工作間優化措施,特別在電子化和科技應用方面,都是來自同事們的集體智慧,一些創新意念就能令工作流程更暢順。

編:你曾在靈實醫院工作了三年多,你的體會如何?得到哪些寶貴經驗?

梁:2022年正值疫情第五波高峰期,聯合醫院的急症室已經無法接收更多病人。與此同時,靈實醫院新翼剛好落成,正好暫時接收東九龍聯網醫院轉介的病人。由於靈實醫院是一間復康醫院,專門照顧有療養及復康需要的病人,所以服務模式跟急症醫院截然不同,這項任務考驗同事的應變力。我當時需要帶領同事在短時間之內建立隔離病房、安排病床,統籌過程感到戰戰兢兢;同事們亦要快速地回應,發揮合作力量,對於習慣慢性照顧模式的同事來說是個挑戰。我跟他們在這段時間協調及準備,最終轉換了接近300張病床以照顧相關病人。萬幸眾多同事齊心協力,把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以超越常規的效率順利達成,我特別感謝同事的努力。

在此之前,我已經在聯合醫院工作了廿多年。來到靈實醫院這個新環境,我也要學習並迅速調整另一套溝通方式,以配合固有的醫院文化。兩間醫院皆有基督教背景,基於相同的宗教信仰,衍生出來的價值觀很接近。同事們都以病人為本,這一點至為值得欣賞。例如他們會先了解病人的家居環境、是否有照顧者,亦會聯絡醫務社工跟進離院後的需要,才會安心讓病人出院。靈實的同事說話特別溫文,個性平和,散發著靜謐的氣質。他們習慣細緻的溝通,在接受電子化工作流程方面,需要較多時間去理順和適應。聯合的同事則講求效率,執行措施的節奏比較快,處理問題比較靈活和具彈性。

在兩間不同定位的醫院工作過後,令我對整套醫療服務——由急症至復康有了全面的理解,對於聯網的服務運作更清晰。能夠跟不同性格特質的人共事,豐富了我與人溝通的學問。

編:職場上的溝通技巧無疑十分重要,你如何培養高成效的溝通能力呢?

梁:其實我本來的性格不是十分喜歡說話,而是經過多年的職場訓練,慢慢從他人身上觀察和揣摩得來。護士的崗位是為病人發聲,因此必須要把病人的病況精準地傳遞給醫生,也要幫助家人了解病狀,消除他們的顧慮。因此,我一直觀察上司和同輩的技巧。我會鼓勵剛畢業的年輕同事嘗試不同類型的病房,藉此豐富自己的技能,學習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例如急症室講求快速、老人科要有耐性;已工作了幾年的同事亦不妨轉換崗位,這些經驗對未來的職涯發展大有幫助。

編:如何鼓勵和推動病房及同事之間的關愛文化?

梁:關愛文化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影響而產生出來的,首先由上級管理者,包括部門運作經理和病房經理開始,以身作則去影響他人;下面的員工便會潛移默化地學習,自然地仿效他們的行為。這份關愛,不僅對待病人及家屬,亦應該延伸至同事之間。

九龍東聯網十分強調關愛文化,對所有新入職的員工,都會關注他們的工作情緒,因此設有臨床導師clinical teacher的制度,由資深的護士帶領新同事,支援他們的工作,減少因工作壓力產生的負面想法。關懷是靠一點一滴累積,發自內心。有時候,只是簡單的打招呼、微笑就已經可以營造愉快的工作氣氛。新一代經常低頭滑手機,缺乏言語交流,也會影響社交能力。在我而言,關愛文化第一步要學習「打招呼」,逐步與同事建立關係,這樣工作起來才會暢順,亦是建立團隊凝聚力的關鍵,能夠保留人才。

九龍東聯網在這方面投放了很多資源,目前員工流失率是眾聯網中較低的,相信是員工看到長遠的前景,以及完善的制度的印證。

編:院牧服務提供心靈關顧,跟醫護一樣以關愛為本,你對院牧服務的理念和實踐有何觀察和建議?

梁:我認為基督教聯合醫院和靈實醫院的院牧服務很完善,院牧的回應速度很快。院牧與護士形成專業互補:護士工作繁多,專注病人生理照顧;院牧則深度專注病人及家屬的靈性情緒需要,構成全人護理,對支援同事在病房的工作很重要。兩院的基督教氣氛尤其濃厚,院牧服務亦做得細緻。院牧會定時巡房,在辨識需要支援的病人或家屬時,會主動表達關懷和建立關係,這樣確實減輕了病房同事的負擔。同事看到有需要的病人或家屬時,亦會轉介給院牧,雙方建立了互信和默契。

在全人護理的範疇中,院牧有許多重要的工作。現時有些個案會議,院牧會參加其中,與醫護、社工一同討論病人的需要,制定最佳醫療方案。此外,也有一些軟性的活動,例如在醫院大堂或病房安排豎琴演奏,慰藉病人心靈,亦可調節同事緊張的工作情緒。如此貼心的安排,實在令人讚賞。

香港是一個高齡化社會,許多「雙老」家庭,即夫婦兩人皆為長者,沒有子女同住,仍然艱難地互相照顧;也有很多中老年的照顧者,照顧年事已高的長輩。希望院牧多加關注他們的心靈需要,或可結合社區資源。當做到醫護、院牧與社工無縫接軌,這樣才真正體現全人護理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