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醫治:肺結核(1)

全人醫治:肺結核(1)

 CMDF一群醫生 
真實個案

初次見到許先生的時候,他正被安排到隔離病房接受治療,原因是他患上了肺結核病(俗稱肺癆)。 許先生今年只有五十六歲,但已有四十多年吸煙的習慣。當年在塑膠廠工作,每天抽煙一包。後來工廠結業,轉職作看更,但依然繼續抽煙,戒煙的決定只是個多月前才作的。

六月中,許先生突然發高燒,有十多回之久,常常咳嗽,並且很多痰。最初以為是普通的傷風咳,到普通科門診看醫生和取藥。但情況並沒有進展,而且有發冷發熱,夜間出汗的情況。於是許先生到急症室求診。

在急症室照了X光,發現肺部有小點,許先生要入院作進一步檢查。最初醫生未找到原因時,先用抗生素,但發高燒的情況並沒有好轉。直至六日後,痰的化驗結果才確定,許先生患上結核病。現在許先生已轉到復康醫院作休息和繼續多月的抗生素作治療。

甚麼是結核病?

結核病(俗稱癆病)是一種身體器官受結核桿菌侵襲的疾病,以肺結核最常見。在香港,結核病呈報率由一九五二年的高峰,每十萬人有697.2人,下降至一九九五年的每十萬人有100.9人。但近年的呈報數字略有增加,二○○○年為每十萬人有113.7人,這數字令人關注結核病在香港是否有復甦的跡象。

結核桿菌主要是經空氣傳播,當我們吸入結核病患者在咳嗽時所產生的帶菌微粒,便有機會感染結核病。肺結核病的病徵包括持續性咳嗽、痰中帶血、體重減輕、持續發燒和夜間出汗等。其診斷主要是透過X光檢查、及痰涎檢驗。痰涎檢驗可分為塗檢(在顯微鏡下檢驗出淡紅色的棒狀細菌)、及培養(用培植法培養痰涎中的結核桿菌)。前者只需數天便可獲得結果,後者則需時約兩三個月。個別患者可能會需要其它檢驗,如氣管鏡、電腦掃瞄等。

患有肺結核病最重要是迅速治療。現代治療肺結核病的方法是同時使用多種藥物,非常有效,倘能嚴格地遵從醫生的指示,有規律地服藥,差不多每個肺結核病病人都可以完全康復,而且大部份的病人都可以一面進行治療,一面繼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治療時間一般為六個月,但視乎病情需要,療程可能會延長。

現代常用的抗結核病藥物,包括利福平(Rifampicin)、異煙胼(Isoniazid)、乙胺丁醇(Ethambutol)、吡嗪酰胺(Pyrazinamide)、及鏈黴素(Strepyomycin)。大部份病人服藥後都沒有反應,服藥後四至六小時內的糞便、淚水、尿液或鼻水呈橙紅色,是正常現像,但接受治療後,如有發疹、發熱、嘔吐、耳鳴、視力模糊或任何身體不適,就應立即請教醫生,以確定是否需要調校藥物。以下是常用的抗結核病藥物可能引起的反應:

利福平 :    肝炎、瘀傷及皮下出血、類似感冒症狀。
異煙胼 :     肝炎、手或足部麻痺。
乙胺丁醇:     視力減退或影像變色。
吡嗪酰胺:     肝炎、關節痛。
鏈黴素 :     耳鳴、頭暈。

為確保藥物能克服結核病,患者必需定時服用藥物,否則有些結核桿菌會產生耐藥性以致常用藥物逐漸失效,而需採用二線抗結核病藥物,如丙硫異煙胺(Prothionamide)、環絲氨酸(Cycloserine)、對氨基水楊酸鈉(Para-Amino-Salicylic Acid)、和卡那黴素(Kanamycin)等。這些二線藥物,可引起的副作用較多,治療過程也較長。

衛生署設有多間胸肺診所,為市民免費提供結核病診治服務。香港在七零年代已採用全督導治療(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讓患者能在醫護人員督導下服食藥物,完成整個療程。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防癆聯盟都極力推行這種治療模式。

結核病病人,除恆心醫治外,對公共衛生也應注意。病人開始接受治療約兩週後,傳播病菌的危險便會迅速下降,在一般情況下,病人毋須加以隔離。但初期宜避免與嬰孩接觸,直至醫生認為其再沒有傳染性為止。

結核病的治療,除了藥物外,健康的生活模式尤為重要。均衡的營養和充份的休息都有助患者康服。所有結核病病人,都會由公共衛生科的護士接見,幫助患者瞭解結核病的成因及提供結核病防治的專業意見。一些診所及醫院更設有關懷小組,由護士、社工或院牧為病人及其家屬提供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