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關訓練中的神學反省

牧關訓練中的神學反省

 湯新南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署理主任院牧/CPE督導 

院牧關顧常被誤解為「心理輔導、傳教或閒談」,後者也許沒有專業可言,但前者心理輔導若是院牧的專業像徵,則與社工或臨床心理學家何異?因此,作為臨床牧關教育的督導,訓練學員在心理輔導病人時,必需要加入神學反省的元素,這樣就能區分院牧的心靈輔導與社工及臨床心理學家的不同。

神學反省是一種探索個人的經驗,這種經驗是因個人的信念、行為、觀點及傳統與宗教對話而產生。簡單而言,院牧的角色是要將信仰與經驗整合。神學反省因此可能會肯定、挑戰、澄清及擴闊我們對個人經驗的理解及傳統的認識,從而產生出新的真理及人生意義。

神學反省的意義:
  1. 確立院牧的角色與身份,能分辨院牧與社工、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所做的有何不同。
  2. 目的是闡明聖禮、探訪、祈禱在團隊治療中的正確意義。
  3. 提升院牧的專業性,就是將人帶到神的面前,並願意開放讓聖靈與他同工。
做神學反省的技巧:
  1. 在牧養過程中問及神學或信仰的問題,目的是澄清信仰與遭遇的關係。
  2. 在不同牧養處境中涉及甚麼神學原則?在這些經驗中神的拯救能力如何被彰顯?因此神學反省是在日常生活中確認神的能力,以致更明白生命的奧秘及神的恩典。
  3. 深層反省過去的經驗,也是一個“事件之後的學習過程”,藉深入尋找聖經中的啟示或信仰傳統去理解神的作為。
神學反省的目標:
  1. 維持:要盡量運用病人已有的信仰潛能,幫助他面對逆境。這目標是尊重神在每個人生命中已有的作為。
  2. 著手:探討病人有哪些地方神可能開始動工,這是尊重聖靈的主導權。
  3. 剔除:聆聽病人有沒有經驗或信念阻塞神的愛與關懷,需要剔除而轉向神。

下列一則進行神學反省的具體步驟是參考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副院長關瑞文博士的一次神學反省講座的其中部份資料,本人曾與一組學員運用,發覺頗實用:

第一層描述:
  • 描述在臨床實習中一次使你「詫異」的經驗
  • 描述你當時的情緒反應
第一層反省:
  • 分析構成你當下情緒反應的背後因素(如個人神學傾向、成長因素、過往經驗、心理因素、處境因素、性格…等。)
第二層描述:
  •  描述你當時如何處理該事件

第二層反省:

  • 分析甚麼因素構成你當時的處理手法
  • 從這處理手法去推斷,當時你對該情境之理解是單向度還是多向度
  • 在這處理手法背後,有何神學理據?

第三層反省:

  • 如果這情境再次發生,你的情緒反應及處理手法會有什麼不同嗎?如何?為何?
  • 在這新的處理手法背後,有何神學理據?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做神學反省要注意的事情:

  1. 神在每個人身上的作為不一,因此院牧不能期望解答所有問題。相反,要祈求雙方因上帝臨在他們的生命中而能繼續成長。
  2. 要視每個人為獨特,因此,面對獨特個體,院牧要辨識其信仰與經驗的整合,而非要單一或最好的答案。
  3. 神學反省不能取代其他專業人員所作的反省,因此,要尋求互相尊重的途徑。

註:參考自article:Theological Reflection in Pastoral Training by Dr. Leo Stan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