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晝夜

思想晝夜

詩篇第一篇2節 「惟喜愛耶和華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是希伯來人的真誠信念,也是我們應該用心的追求。

古代社會,無論是民族、社會,宗教都是單元和封閉的,即使是希伯來人也是一樣。因此,本於古代希伯來人信仰的《聖經》,有些部份也只能單元的論述 神的作為、訓誨、旨意,救贖。這並不是說神的作為、訓誨、旨意、救贖,是單元和封閉的;恰恰相反,神的作為、訓誨、旨意,救贖,是多元和開放的。只是由於人的限制,因此無法完全「寫出」超越時空、包羅萬象的《聖經》。所以才需要有神學家、聖經學者、牧師和教師的幫助;因此每位信徒也都要有開放的信心,謙卑和包容的態度。

信仰對話,宗教交流,並不是要懷疑或否定自己的信仰,相反,是因為對信仰有了解、堅持和信心,才敢於展開對話。耶穌主動走進撒瑪利亞城(約4),保羅堅持在以弗所的學房與人辯論 (徒19)都是例子。至於耶穌的差遣: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更是徹底打破了猶太人單元和封閉的信仰態度。現代社會比過去更加多元、互動,因此,信仰對話,宗教交流,實在是不可迴避。

院牧探訪不同病人,話題常常觸及禍福、順逆、得失;也會談論今生、來世、天上、人間。現在醫院提倡多元宗教的 「心靈關顧服務」,佛教的「院侍」和基督教的「院牧 」,雖然信仰不同,但在醫院的身份和角色卻是一樣。因此,院牧必須要對不同宗教關於順逆、禍福、得失、生死的見解,有更多的認識,才能對應今日的處境,病人的提問。

今期的筆觸,是由於讀了內地作家史鐵生的《晝信基督夜信佛》。史鐵生是一位殘疾人,更是一位長期病患者。但他性情開朗,對生命充滿熱情,寫文章感人而有哲意。史鐵生認為「人的迷惘,根本在兩件事上:一曰生,或生的意義;二曰死,或死的後果…基督教誨的初衷是如何面對生,而佛家智慧的側重是怎樣看待死。」因此他把基督教比喻為 「晝」的宗教,給生命動力;將佛教比喻為 「夜」的宗教,讓生命解脫。

他說「白天 (以及生)充滿了及他之事,故而強調愛;黑夜 (以及死)則完全屬於個人,所以更要強調智慧。」其實史鐵生對基督教和佛教都欣賞,只是他認為佛教對死亡有更好的見解,也許這正是中國知識份子理性與情感的「偏見與偏好」。

掩卷沉思,基督教是否真的對死亡的「問題 」、「對應 」、「意義」,思考不足,或是欠缺論述?是否只會用「生」的邏輯,強調得救的福樂;而沒有認真以「死」的哲思,解開滅歿的迷團?以至讓人誤以為基督教重生輕死!

不由想到,我們不但要「晝夜思想」耶和華的律法,也要思想 「晝夜不同」的信仰課題。

願黑夜和白晝,耶和華都賜恩加力!

您的弟兄
羅杰才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