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教會遷移沙田區的時候,對院牧的名字可以說是完全不知道是甚麼,直至一次在沙角村博康教牧同工會遇上吳秀麗院牧,由她直接將院牧的事工解釋,才有所認識。時間過得很快,加入成為院牧事工委員已經有六年時間,在這些年間,學到很多在牧養上的寶貴功課,現向各肢體分享當中的一些學習:
一、與各院牧互相的配搭,完全信任他們之前所作的
當接到院牧的邀請,要為醫院的院友洗禮的時候,我就會盡量安排時間為這院友施行洗禮的禮儀。但卻不會再查問甚麼基要信仰、教義等的問題,因為這院友是完全不能有時間再被查問心事,甚至可能已進入迷糊當中。由於院牧在事前已解釋如何相信及信仰的問題,作為教會牧者的參與完全在禮儀上成全這事工,使院友在身心靈上得著支持及鼓勵。
二、院友得救與否不在乎施洗者
為他們施洗完全是受命於神,得著這聖職就要履行這職份,他們得救與否,審判者不是為他施洗的這個,乃是在天上鑒察人心的這位主,主明瞭我們所作。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把洗禮當作為隨便的事,而是若有一個人表明相信,又願意領洗,而他卻又因為生命已瀕臨終結,無力再回應這個遲來的牧者。若我們作教牧的卻以這樣的理由拒絕他,恐怕不是對聖職和聖禮的「尊重」,而是對那臨終者的不尊重。
三、臨終者渴望受洗,是否需要生命性格完全更新的呢?
記得有一次為了一個患了末期癌症病者施洗,負責安排的院牧受到某些醫護人員的質詢。為甚麼不解決她家庭及性格問題之後才為她安排洗禮,她可能是利用院牧及教會。當我知道後心裡很不快,醫護人員要作的是想方法解決病人的痛苦和醫治他們,在心靈和信仰上的問題應當留給院牧去作。由於病者得見信耶穌很平安,沒有懼怕,以致決定相信,繼然想受洗,這個步驟是正常的。何況患重病的與健康的人是有分別的,不可以要她「有」行為,要觀察一段時間才為她作決定,時間已無多,她會很快進入昏迷了。回望在教會中,有不少健康的信徒,信主受洗之後的生活又是怎麼樣,更新了嗎?在教會見到他嗎?可能已經無形無蹤了,這比在院內的更可悲!
四、章則是死,叫人得生命是最重要
很多時候,為了救一個人會將一切顛倒,甚麼會犧牲自已才能挽救他,讓他繼續活下來。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會用了所定的章則推辭了神聖的使命,以致延遲了拯救寶貴靈魂的機會及對病者心靈的支持,因此,院牧事工首先要注意的是對生命的關懷,並且時常留心章則是否最適切病人的需要,而不是由章則決定事工。
五、施比受更為有福
病者受洗後,教會的探訪也開始多了,會友也深深體會到關懷的重要,如經上所記:作在一個小子身上,就是作在主的身上。不但如此,安息禮拜也是接踵而來,曾經有一星期要負責三個安息禮拜,雖然身體會疲倦,但內心為他們而感謝神。在安息禮拜中,不但可以安慰死者家人,支持他們,也是傳福音的好機會,因為來安息禮拜的都是自願來的,就在這時候,神的話就進入他們內心。很奇妙,有些主動要求返教會,有些對基督教信仰有興趣,有些對基督教改觀了,感受親切、舒服,願意接觸教會。雖然他們不一定在我的教會出現,但他們已在神的國度裡了,加入那一間教會不重要,最重要是他參加教會聚會。牧會,建立神的事工是不可以小器的,人數增長多少又如何,總要救些人。
雖然醫院事工很多時候是很短暫的,院友一是安息主懷,一是居住在距離教會很遙遠,又或者需要教會擺上很多時間在探訪方面關顧他,所以教友的名冊上很快就會消失這人的名字。如今各區卻有不同的院牧部,各區卻有不同的需要,單單由幾位院牧去承擔,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會經歷病,因此讓我們的「羊」可以體會上帝的愛,作為牧者要作出關懷。有誰病了,我們去看顧他。院牧事工,必需本著愛心才能持久,但當我們願意這樣付出,教會的弟兄姊妹就會更熱心,也更懂得相愛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