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管子──宣道會北角堂

流通管子──宣道會北角堂

 思澄 

誰今年是「北宣」的金禧年,燙金套紫的海報展示了金禧慶典的主題和「北宣」的精神「感恩求恩,敬拜相愛」,下載一節經文「從祂豐盛的恩典裏,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約一:十六)把從萬得康牧師的手上接過的「北宣」四十五週年堂慶特刊打開,封內頁有滕近輝牧師的題字:「多給多取恩泉長流,樂受樂施福杯滿溢」。恰好的表達了「北宣」的精神和蒙福的因由。

座落在炮台山地鐵站上的「北宣」,每日人流從四方八面湧來,然而,「北宣」值得欣賞,並非崇拜座無虛席,而是一直以來行之不竭的分享精神,上帝給「北宣」的恩典又透過他們的分享再流到近處遠處。萬牧師給我一份崇拜週刊,內中公佈了七月份的財政,單是差傳、神學教育、監獄佈道、醫院佈道這些對外事工就有一百萬之多,佔整體奉獻有四份之一強。雖然「北宣」一向注重差傳,所以差傳奉獻佔的最多,但其他的也有十多萬。聖經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路六:三十八)這話的確可以從「北宣」的經歷看得清楚。但萬牧師提及這一切的時候,卻帶著一份有「北宣」特式的低調謙和說:「我們都秉承前輩們的教誨。」看來牧者們最重要的,不是立竿見影的增長,而是潛移默化的生命感染,傳統的力量,才是源遠流長。萬牧師說:「關於醫院院牧事工,『北宣』一直有相當支持,除了經濟上出一分力,教牧同工更直接參與,即使是已經分身不暇的主任蕭壽華牧師亦常以身作則,到醫院探訪,並鼓勵同工們參與。」「北宣」不因人多事多而變得行政化和事工化,到過「北宣」的都知道他們以「北宣家」自稱,並且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教會無論人數多少,「家」必然是一個有愛、有接觸、有情感交流的地方,探望在病中的人,更是「家」人的義務。

為了鼓勵更多弟兄姊妹也投入這個關懷行動,教會的傳道部和關顧部合作,每月定期到醫院探訪,作慰問及床邊佈道。他們將愛心帶到醫院,又將感人的見證帶回教會,使兩下同得益處。萬牧師就告訴我兩則小故事。

「少年的提多團到醫院作床邊佈道,因為不知如何向病人傳福音感到不知所措。後來,有人提議為病人唱歌,藉詩歌分享福音信息。當他們一面唱,一面看到病人被歌曲和歌詞深深吸引,才明白到福音不單可以言語去傳,藉詩歌也可以傳福音。這次的經歷不單加強了他們的熱誠,也啟迪了他們傳福音的智慧。」「有兩位姊妹到床邊探訪,遇上一位回教信仰的婆婆,她的子女雖有探望她,但卻不會服侍她。當兩位姊妹知道婆婆不肯吃醫院給的食物,就主動要到外面買雲吞麵給她,婆婆知道外面正下著大雨,心裏不好意思,但姊妹們還是冒雨去買麵回來。或許婆婆心裏感到自己的兒女也不能如此待她,看著雲吞麵就淚盈於睫,激動得吃了一些就吃不下去,她指著那碗麵對姊妹們說,我會遲些吃。雖然婆婆對回教信仰仍是根深蒂固,但姊妹的愛心也使她感動。」萬牧師所挑的兩則「見證」,都不是甚麼奇跡醫治,絕境逢生,或是頑石點頭,浪子回歸之類的感人故事。平平淡淡得就像家常素菜。然而,醫院牧關每天所經歷的都正是這些「小事」。能從這些「小事」看到可以疊起一個一間宏大的教會,一個個成熟的屬靈生命,就是眼光了。

雖然傳福音是醫院關懷事工中不可少的一環,但智慧的成長和愛心的操練更是不可少的環節。透過不斷的參與,「北宣」更加知道關懷牧養有病的人並他們的親屬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不但鼓勵人到醫院探訪,更在教會成立「關懷癌症病人家屬小組」,每週為癌症病人和病人家屬代禱。「如今每週的祈禱會,都有三份一,甚至更多的時間是為癌症的病人和家屬們禱告。」萬牧師說:「當教會願意承載更多的苦痛,上帝就能夠讓更多人得到醫治和安慰。」

離開時,回望這在砲台山地鐵站上的「北宣」,感到她就像這個城市一個心臟一樣,地鐵就像血管把血(生命)送來這裏,又再送出去。她們「感恩求恩,敬拜相愛」,不是內向自我的,反是開放關懷的,就像一個健康的心臟一樣,這樣才能「多給多取恩泉長流,樂受樂施福杯滿溢。」

編按:北宣為港島西南區院牧事委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