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者的成長背景與性格塑造(二)

關懷者的成長背景與性格塑造(二)

 屈偉豪博士 

關懷者的成長背景與性格塑造有我們需要學習和思考的地方,因為當我們到床邊關懷的時候,我們裏面的背景,我們裏面的經歷,都會在我們服侍當中顯示出來。今晚我只能用四十五分鐘,粗略的講講,我們成長的時候,會受到怎麼影響。而我亦會講講,我們既會被影響,在我們服事當中可反映出怎麼來。當然我已沒有時間講如何治療、如何成長,這可能是下一個講題了。

我的塑造

我們是如何塑造而成的呢?今日的我是如何來的呢?其實有五樣東西一直影響著我們。透過不同的情況,慢慢地塑造了「我」。「我」可能很驕傲,亦都可能很謙卑;可能是一個很性急的人,也可能是一個慢條斯理的人;又或者是一個人見人憎的人,又或是一個受歡迎的人。但無論如何,「我」並不是爆出來的。

研究心理學的人總會認為萬事非偶然,不同的人,是因為有不同的塑造。這些塑造第一是,與生俱來。有人對性格塑造的解釋,以為人是一張白紙,後來被這世界來塑造,這就是社群學習的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我們在心理學的研究中,以嬰兒為對象,發現嬰兒與生俱來就有很多不同的性格。若你不相信,可以到教會的嬰兒房,你就可以看到個個性格都不相同。有些抖抖他們,就會笑著回應;有些好像指揮交通,雙手不停地東指西指;也有一些很安靜,沒有怎麼舉動;有些只要摸一摸他,就會放聲大哭;有些更不可讓媽媽離開一會兒,這都是與生俱來。

在心理學的研究中發現,我們一出生,就已經帶著某一定程度的氣質,所以孖生姊妹都有不同性格。這樣你會說,這不是三歲定八十嗎?但我不會這樣悲觀,因為「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有一個觀念叫“Nurture and Nature”,Nature就是與生俱來,再加上環境的時候,Nurture就令到這些氣質會更發展,或是被抑制,甚至改變。所以第一個觀念就是與生俱來。

第二個就是個人際遇,這就是環境。若你出生於富裕家庭,你要買一部車可能會很煩 惱,因為想要買保時捷,還是寶馬呢?在落後地方的小孩子,當他拿著我女兒已經不再玩的舊玩具都已經感到很珍貴。這是不是很不同呢?家裏的零食,你可能已經吃得很多,再提不起興趣吃。但有些小孩子,你只要給他幾粒糖果,他已經很開心。你家庭是豐富,還是貧困;你是家無寧日,還是很安寧;你的家人是開開心心,父母下班後回家與你玩耍,還是常常被父母大聲喝罵?這就是個人際遇。自小的個人際遇,如在學校,是否受人歡迎,被人選做班長;還是打球的時候,是被人「猜垃圾」的那位呢?(「猜垃圾」是指沒有人選用,最後那隊的隊長猜包剪鎚敗了,就歸那隊。)如果我們的成長是這樣的,這已經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形成了一些影響,將我們與生俱來的個性繼續發展;或者挫折。

透過不同的學習和訓練是可以使人的某些氣質加強,如輔導的訓練使人對 情緒反應敏銳,管理自我的情緒會比較好;如你工作是會計,你會對數字很敏銳,甚至相差一毫都不可的。曾有人打趣說:「千萬不可嫁給核數師,因為他們樣樣都計過、度過、查過。」這也是反映訓練可能影響人的性格。

另一個會深刻影響我們的就是家庭經驗。我們成長自一個充滿快樂經驗的家庭,還是一個怨毒仇深的家庭,我們應知道會有很不同的結果。

還有一樣更重要的影響,我覺得是最有力量、最震撼的,就是信仰的經歷。我深信不論我們現在的光景是怎樣,我的人生是怎樣,我都可在上帝那裏找到出路。這就是你與我今晚在這裏的目的。我將這個放在最後,因為我覺得這是最震撼的,亦可以將上面各項不良的影響作出改變。因為無論是與生俱來、個人際遇、學習訓練、家庭經驗,在上帝裏都可以有改變。但我所指的是真正與上帝相遇的人,而不是那些為了追女仔而返教會、為了有墓地信耶穌的人。我所講的是我們真的與上帝的相遇。掃羅在大馬色遇見主使他改變了;雅各在渡口與上帝摔跤,他的生命就不同了。信仰的經驗必會帶來改變。(待續)

本文撮錄自○四年九月二十日舉辦的「走進愛的『』間:新界區心靈關懷講座──關懷者的成長背景及性格塑造」,由屈偉豪博士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