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人生命堂 ~ 基督教豐盛生命堂

瞧人生命堂 ~ 基督教豐盛生命堂

 梁婉琴 

基督教豐盛生命堂原名是基督教觀塘潮人生命堂,一九六二年由基督教九龍城潮人生命堂創立,選址在觀塘,教會在八五年自立。教會開始時是以潮語進行聚會,因為創堂會友全部都是潮洲人,所以很自然地使用了潮語。不過,隨著教會的發展,參加聚會的人已經不限於潮洲人,教會亦有抱負突破籍貫和語言的限制,改為潮粵雙語。及至九○年中開始,所有聚會(包括主日崇拜)已不再用潮語,而是以最多人熟悉和明白的粵語進行,而且教會的名稱亦不再突顯「潮人」,目的就是要傳福音給更多人和服侍更多有需要的鄰舍。

豐盛生命堂沒有特別定位為一間社區教會,但卻一直以走向社區和服侍社群為己任。「神既然給予教會資源,我們就需要向社會負責,而最具體的做法便是服侍社區。」堂主任陳恩明牧師清楚地指出了教會的社區使命。由牛頭角遷至現址已有七年,除了崇拜和一般的聚會,教會更多的是主動地接觸鄰舍:包括家訪及到老人院探訪、舉辦福音電影會,甚至於教會禮堂直播世界盃賽事等,這些都充份表現了教會「開放」、「無牆」的特色。

由於教會的前身是一所戲院,不少街坊都熟悉這個地方,如今更是「打開門」,街坊可以隨意進來坐一坐、看看報紙雜誌,令教會在閒日也充滿著「人氣」。教會超越潮人社群,卻瞧人的需要深化擴展。因著社區的需要,教會特別設立了家寧社會服務中心,服侍區內的家庭,更特別關注新移民。「四年前我們刻意地開拓新移民事工,接觸到很多婦女,除了關心她們,更會協助她們聯絡相關的服務機構,解決一些生活上的難題。這些接觸亦是傳福音的好機會,當中有不少人的心靈被神醫治,亦願意信主和加入教會,更熱心地向家人傳福音。」袁奕嫻牧師分享她如何透過服侍來傳達愛的福音。

教會不單以開放的態度走進社區,接觸不同的群體;在牧養上亦採取開放的模式,沒有刻意定出單一的目標群體。現時教會的會眾共有千多人,當中有長者、夫婦、職青、少年人及兒童,整個教會明顯的特色就是以家庭網絡為主。至於個別的栽培和裝備,則以按齡分區牧養的模式,分別以聖靈果子命名,包括恩慈、信實、喜樂、仁愛、和平分為五個牧區。陳牧師指出教會的事工哲學就是:「人人事奉、全民皆兵」。各牧養小組都有同一的使命,就是要持續不斷地培育:「歡欣敬拜真神,喜愛遵從聖經,樂意服務鄰舍,勇於傳揚福音的基督徒,匯合成為彼此相愛的群體,在這世代,造福萬民。」

小組的使命宣言再次突顯出教會是樂於回應社群的需要,而豐盛生命堂參與院牧事工亦是一種回應。「當教會還在牛頭角時,聯合醫院有院牧接觸我們,希望教會可以派人到醫院探訪病人。我們看到醫院的需要便作出回應,同工也盡量抽空探訪,但當時並非有系統地去做,亦不是定期去做。遷至現址後,伊利沙伯醫院與教會有較緊密的聯絡,亦有不少病人的轉介。近兩年,教會開始投放較多的資源,例如每個月安排同工到醫院探訪一次。」

袁牧師說:「作這個決定是緣於SARS後一次聚會中聽到院牧聯會羅牧師的分享和鼓勵;及後與其他同工分享,他們同意教牧也應該承擔醫院的服侍,於是便實行定期探訪。」(當知道教會以具體回應聯會的呼籲,同工們都從心中發出感謝。)除了教牧同工,教會更希望動員現有的探訪隊和個別小組也到醫院服侍。不過,袁牧師提到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要義工抽時間接受訓練:「我也明白必需要有一套整全的訓練,才能更有效地服侍病人,但事實是大部份的信徒都很忙,尤其是在職在學的,對他們來說,要花時間上義工訓練班的確有困難。」雖然如此,袁牧師表示面對著病人的需要,教會是願意承擔的,並且會鼓勵有心志的弟兄姊妹,付出時間,參與前線的探訪行列。因為教會最重視的,是人的需要。果然是「瞧人生命堂」。

督教豐盛生命堂原名是基督教觀塘潮人生命堂,一九六二年由基督教九龍城潮人生命堂創立,選址在觀塘,教會在八五年自立。教會開始時是以潮語進行聚會,因為創堂會友全部都是潮洲人,所以很自然地使用了潮語。不過,隨著教會的發展,參加聚會的人已經不限於潮洲人,教會亦有抱負突破籍貫和語言的限制,改為潮粵雙語。及至九○年中開始,所有聚會(包括主日崇拜)已不再用潮語,而是以最多人熟悉和明白的粵語進行,而且教會的名稱亦不再突顯「潮人」,目的就是要傳福音給更多人和服侍更多有需要的鄰舍。

督教豐盛生命堂原名是基督教觀塘潮人生命堂,一九六二年由基督教九龍城潮人生命堂創立,選址在觀塘,教會在八五年自立。教會開始時是以潮語進行聚會,因為創堂會友全部都是潮洲人,所以很自然地使用了潮語。不過,隨著教會的發展,參加聚會的人已經不限於潮洲人,教會亦有抱負突破籍貫和語言的限制,改為潮粵雙語。及至九○年中開始,所有聚會(包括主日崇拜)已不再用潮語,而是以最多人熟悉和明白的粵語進行,而且教會的名稱亦不再突顯「潮人」,目的就是要傳福音給更多人和服侍更多有需要的鄰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