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register_uninstall_hook was called incorrectly. Only a static class method or function can be used in an uninstall hook.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3.1.0.) in /home/tendervoice/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085
不斷求進的團隊--香港浸信會醫院院牧 – 院牧事工季刊
 
不斷求進的團隊--香港浸信會醫院院牧

不斷求進的團隊--香港浸信會醫院院牧

 編輯室 

香港浸信會醫院的院牧團隊主要成員共有十四位(由於工作安排,參與訪問的只有五位),包括一位主任院牧、五位院牧同工、五位一年制CPE實習駐院院牧及三位辦公室同工。單以人數來看,已絕對稱得上是有規模的院牧團隊。由於有充裕的資源,在事工方面就能夠有多層的發展。

按現時的架構,主要分為醫院牧關、CPE訓練和社區外展三個範疇。院牧關顧的對象包括病人、家屬和院內員工。實際的工作由前線院牧及實習院牧共同負責,並以牧區的模式進行。全院六百張病床分成十數個牧區,每一區都由專責院牧和實習院牧駐守。「我們的目標是做到百分百覆蓋每一張病床。只要病人願意我們探訪,我們就有院牧去到病床。」主任院牧袁麗芳清晰地為病人牧關訂下的具體指標。至於員工關懷,袁姑娘表示「我們很重視員工牧養,所以這部份的工作要交給較有經驗的同工,她們對醫院的文化和員工的需要都有很好的掌握。」為使同工瞭解各個不同牧區的情況,團隊每天早上都有二十分鐘的短聚,同工輪流匯報。此外,亦有定期的院牧同工會和全體同工會,藉此作事工分享及團隊交流。

醫院雖然不大,但這個院牧團隊的責任和眼光卻是不小。在心靈關顧方面,他們以牧區形式,不但使病人、家屬,甚至同事也得到充份照顧。在專業發展上,除定期開辦CPE訓練外,更配合醫院的服務目標,開展病人康復小組,其中放射治療及乳癌病人互助小組已有不錯的成績。現在更開拓外展福音大使,使服務跨出醫院,並邀請教會成為牧養夥伴,跟進慕道病人,至今已有三十多間教會回應了。

對於這個多層發展的團隊,姚慧施院牧分享了她的體會。「我神學畢業後便加入香港浸信會醫院院牧部,至今已有十二年,雖然不是最資深的成員,但也見證著團隊的發展。我覺得不論是我個人,或是整個團隊,我們都是不斷的學習;因為在不同的階段,就有不同的挑戰,我們要開始新的事工、嘗試新的模式,我們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團隊。」

最近才以一年制CPE學員身份加入香港浸信會醫院行列的湯美萍院牧,她隨即接著說:「其實我過往八年都在公立醫院當院牧,來到香港浸信會醫院,感受最明顯的當然是基督教的氣氛,病人普遍對院牧的反應都很好,與公立醫院相比,我們是較容易跟他們談信仰的。其次,就是這裏的行政運作十分系統化,指引十分清晰,雖然有多層的事工,但分工和跟進都是井井有條。」

如此多層的事工,當然少不了專責大小行政事務的院牧助理。鍾彩絲在團隊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我們的事工十分多樣化,所以必需有一個完善的行政系統,這樣才可以更有效率地支援前線的同事。但系統以外,『溝通』也是很重要的,這正是袁姑娘時常強調的團隊要素。在這四年的事奉經驗中,我深深體會到良好的溝通,不單能使事工推行得更順暢,更有助團隊成員建立關係。我很感恩的是同工之間的感情都很好,且能夠坦誠表達意見。」

香港浸信會醫院的院牧團隊有兩位關鍵人物,他們是主任袁麗芳院牧和CPE督導盧惠銓牧師。若用球隊來比喻,一位是領隊,一位就是教練吧!作為領隊的袁姑娘說:「他們都很忠心,且能夠獨當一面,更難得的是大家都不會斤斤計較,當有需要時就會互相補位。」雖然袁姑娘現在大部份時間都注專行政工作,並需要經常參與醫院管理層的會議,但她仍致力參與員工牧養關懷,「若果讓我選擇,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希望有更多時間參與前線探訪,這正是神對我的呼召!」

至於作為CPE督導而又肩負起培訓事工的盧惠銓牧師,他又如何看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我的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在行政事務上協助袁姑娘,二是專責培訓工作,包括CPE訓練及協助提升院牧同工在專業上的服務水平。」雖然盧牧師主力培訓,但他仍盡量參與前線病室探訪和廿四小時傳呼當值工作,他指出作為CPE督導,他更加需要掌握前線的脈搏。對於團隊的發展,他認為現正處於一個新舊交替的階段。「我所指的是由今年起開始的駐院課程,標誌著運作模式的新里程,就是使用更多CPE學員參與前線牧養,一方面充實訓練,另方面更有效地運用資源。」看來這位身材並不健碩的教練,將會有更多的操勞了。

當問到香港浸信會醫院院牧部可否被形容為一個發展成熟的團隊時,盧牧師根據一些北美的經驗,作了正面的回應。「我們可以從四個客觀因素來評估,一是院牧團隊在院內的認受性,包括服務的使用率、二是服務的闊度和深度,包括其延展性、專業的訓練等,第三就是財政的穩健狀況,最後就是完善的行政運作。若根據這些標準,我們要感恩的是院牧部都很大程度上具備了這些元素。因著醫院的使命和傳統,院牧部有充足的資源,讓我們能發展到今天算得上是成熟的階段,這些全都是恩典,但我們絕對有改進的空間。」能夠恰當的自我肯定,又能謙虛的不斷多求進步,豈不正是院牧所強調的健康專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