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register_uninstall_hook was called incorrectly. Only a static class method or function can be used in an uninstall hook.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3.1.0.) in /home/tendervoice/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085
不斷提醒自己要有適當的自信心 – 鄒惠英 – 院牧事工季刊
 
不斷提醒自己要有適當的自信心 – 鄒惠英

不斷提醒自己要有適當的自信心 – 鄒惠英

 採寫:梁婉琴  

在黃大仙醫院職員餐廳等候鄒院牧,已是下午茶時間,她才剛探病完畢,還未吃午飯。雖然她行動不便,但每次見她都是表現自然。這時剛巧餐廳要進行清潔,鄒院牧示意我扶她走過濕滑的地面。安頓後,她帶笑地說:「與人同行的也需要有人同行!」

從來都沒有怪責或埋怨

說起童年往事,鄒院牧表示她的成長過程缺乏了愛。四兄弟姊妹中她排行最小,父母都是基層人士,每日為口奔馳。由於父母的關係疏離,所以雖然負責供書教學,卻未能讓兒女感到有家的溫暖。也許從小心靈就有缺欠,反而培養了倔強的個性。「我小時候很任性和驕橫,不算是一個可愛的女孩。現在回想,這根刺(按:雙腳的缺陷)真的於我有益,神要藉著它陶造和使用我的生命。」鄒院牧沒有把身體的不幸看成遺憾,卻視之為神給她人生的功課。

原來鄒院牧雙腳的缺陷並不是先天的,而是9歲時的一次意外所做成。「那天因為發燒,所以沒有上學,當時三姐姐和爸爸也在家裡。只是爸爸不太在意,三姐姐見我很不舒服,便一心好意的揹我去隔巷的太太那邊尋求幫忙。怎料途中姐姐不夠力,我從後墮地。記得最初回到家中,爸爸還給我藥吃,但我已是邊吃邊吐。媽媽回家後,立刻帶我去看醫生,但那時我已在半昏迷狀態。」

當鄒院牧在病床清醒過來,才知道自己原來已經昏迷了三天。更大的噩耗是她發現自己全身都癱瘓了,動彈不得,甚至連說話和吞嚥都不行。「當年醫生不斷為我抽骨髓檢查,卻找不到原因,直至多年後才有醫生告訴我,原來是頸椎受傷導致癱瘓。」由於情況嚴重,她在醫院足足住了一年,每天都要做物理治療。那段日子雖是漫長,但鄒院牧卻形容為感覺良好。「也許我年紀小,又是特殊個案,醫生和護士都對我很好。記得護士長還送了一個公仔給我,我真的很興奮,更是暖在心頭。」醫院並沒有為她的童年留下陰影,相反使她感到這是一個有情的地方,更萌生了要當護士的念頭。當然她知道這只是一個夢想。

對於姐姐的無心之失,鄒院牧從來都沒有怪責或埋怨。但她坦言多年來身體的限制真的給她不少磨練。「除了要努力克服身體的限制,更要學習接受別人的眼光。直至今天,仍有旁人用奇異的眼光望我,但我已習以為常。」在成長的歲月中,鄒院牧經歷了不少手術,「很早期,醫生已幫我做右腿的鬆筋手術,也有一段頗長的康復治療。只是行走的情況卻是時好時壞,所以一直祈求神的醫治臨到我。」終於在她20多歲的時候,遇上一位腦神經科醫生,診斷出她的頸椎軟骨擠壓神經線,前後做了兩次大手術,每次都要入住深切治療部一段日子。之後行動的情況有所改良,不過隨著年紀漸長,情況又差了,現在出入都需要柺杖幫助平衡。

沒想過事奉的工場就是醫院

在中學時信主的鄒院牧,形容自己是個慢熱的基督徒。「信主後,幾年都未有感到要和神建立親密的關係,直到爸爸因病離世,心裡有很多感受,便向天父傾心吐意,才真切體會祂是我的阿爸父。」永光堂是她受浸和成長的地方,她也在這個屬靈的家學習事奉。

92年她轉到靈光堂聚會,同一年她參加一個講座,內容提到被神呼召的人所具備的特質。由那時起她便開始留意自己會否也有那些特質。「其實那時我對非洲兒童特別有負擔,心想說不定神要我成為宣教士。」往後十年她繼續文職的工作,並等候神的帶領。期間也在教會擔任過牧養幹事。

直到確認呼召之後,01年入讀中華神學院,在實習期間參與過短宣體驗,但畢業後未有走上宣教的道路。等候工場期間,她應母會的需要在教會擔任半職傳道人共兩年的時間。2006年她在伯特利神學院修讀CPE,並在廣華和黃大仙醫院實習。雖然她對醫院不感陌生,只是沒想過事奉的工場就是醫院。「實習期間有機會接觸和關心不同的病友,讓我對醫院多了一份負擔,更感到這是一個『另類的宣教工場』。」當時廣黃院牧事工招聘半職院牧助理,她便應主任院牧的邀請上任了。

祂的能力要在軟弱的人身上顯得完全

經過一年在職體驗,鄒院牧更加認定和願意委身院牧服侍,09年她成為黃大仙醫院全職院牧,她形容自己雖不是註冊護士,卻是病人的「心靈護士」。入職不到一個星期,神藉著一個經歷作為她往後事奉的提醒。「我當日接來緊急傳呼,是一位臨終病友的最後願望是想信主,可是之前的記錄顯示他不願意信主;於是我便陪伴著他的家人,心裡同時默默為他的得救禱告;最後他在家人面前表示信主,並在詩歌中安息主懷。我深深體會不是靠我的智慧能力,而是神的靈與我同在。」

鄒院牧坦言在紓緩科服侍是邊做邊學。「最大的挑戰還不是探病,而是要參與紓緩治療科的會議,並和專業的醫護團隊討論病人個案。感謝神給我謙卑卻並不膽怯的心,讓我將經驗累積,漸漸能夠和醫護團隊有更好的溝通和合作。」在陪伴長期和晚期病人的過程中,鄒院牧更加懂得保持耐性和同理心。「和病友建立關係的同時,要有信任,更需要病友家屬的接納,所以我不斷提醒自己要有適當的自信心。」去年,鄒院牧努力地完成了第4個單元的CPE學習,因為她相信改進是由不斷自我發現和反思開始。

踏入第5年的服侍,鄒院牧用「全是恩典」形容心裡的感受。「感謝神用我的生命,成為別人的安慰和祝福。神的恩典夠用,因祂的能力要在我這個軟弱的人身上顯得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