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讀課程的源起
少年時候,我的媽媽突然離世,到現在才知道,那時因我不懂得處理自己內心的哀傷,所以心靈健康受到影響。近年,我先後有兩位同學不幸患上癌症,他們都主動接觸我,希望認識耶穌和想我為他們祈禱。雖然我已是教會的牧者,但是感到自己有心無力,關懷不足,似是缺乏了甚麼。2017年10月,我不經意地在一份基督教刊物看到一篇有關「臨床牧關教育」的分享,提到院牧如何幫助臨終病人完成他的遺願。這勾起我對父親的回憶,記得他離世前希望到台灣旅遊,卻因病而不能成行,使我一直耿耿於懷。我想,如果當年我修讀了這個課程,或許能幫助我懂得怎樣完成父親的遺願。以上種種的因素促使我報讀這課程。
我希望不只是學習牧養關顧技巧,更相信從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導師身上,可讓我反思與自己、與別人及與上帝的關係,從而更認識及願意面對自己、別人與上帝,以致生命成長,並能更成熟地服侍有需要的人,把所學的應用於牧養教會、親友和其他社群。另外,我想藉著認識督導、院牧和同儕們,可以互相支持、得到鼓勵和回饋,擴闊我的個人支援系統,使屬靈生活得以更平衡地發展。
在入學面談過程中,我再次憶述來自原生家庭的生、老、病、死經歷,當中的而且確帶著不少傷痛,說起來,憤怒和哀傷好像比喜樂還要多。回想當年我雖然不快樂,但只能夠面對現實,繼續生活下去。這次面談經驗,讓我體會到過去經歷的難關,例如親人突然死亡等,原來也可以成為我今天追求生命成長的推動力。
學習期間的驚與喜
在學習初期,同儕之間需要時間彼此適應,這是正常的事;但是做反省功課的難度卻是意料不到的。過去在教會裡,我習慣做活動匯報、報告或建議解決方案,不太理會甚或不懂得體會行為背後的感受和期望。原來我對自己的感受是如此陌生,真使我感到詫異。
後來經過督導多次耐心的引導和提供實例,加上同儕之間互相提點和鼓勵,我漸漸體會到我所期待的友誼和支持終於出現了。沒想到這些正面的學習經驗有如此強大的力量,能重新燃點我內在的學習能力,推動我認真學習,終於能接觸到自己的感受,這種新鮮感令我感到喜出望外。
實習期間,有一次去病房探病時,聽到有位婆婆呼喚我,想請我給她水喝。我立刻想起耶穌的話:「因為我……渴了,你們給我喝……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 25:35-40)。我感受到是神給我的鼓勵,隨即想起自己的事奉宣言:甘心樂意關懷心靈有需要的人如服侍基督,祂就與我同在。於是我立即轉身,在清楚知道沒有禁水指示的情況下,拿了一杯溫水給她,以行動實踐關懷。
放下自己聆聽別人
課程中的週記反省、逐字報告、讀書報告、期中及期末評估等習作,給我機會反思。可能過往我較著重單一追求以聖靈恩賜的服事,忽略了耐心關懷和聆聽我們牧養的對象,以及明白他們的內心感受。同時我也發現有時自己因著急於提供解決方案,會嘗試勸導被關懷者接受我前設的價值觀,因而影響了我評估對方的心靈需要和牧關方向。現在想深一層,關懷與聆聽豈不也是很需要藉著聖靈不斷教導及更新我們才能培養出來的能力。
我今次不單是完成了一個認可的牧關教育課程,更重要是加強了我事奉的信心,也更新了我牧養事奉的態度,我要更多學習客觀思想、放下自己,帶著「病人就是我的老師」的謙卑態度,以「行動、反省、再行動」的學習模式,專注聆聽、澄清和探究對方的心靈需要,接納自己的不足,放下完美主義的包袱,抱著終生學習的心態去事奉主與服侍人群。
三個多月的課程轉眼便完結了,這課程令我學懂對自己更坦誠、更懂得欣賞自己。因為督導和同儕常常稱讚我,所以我也被感染了,欣賞自己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令自己又過了一關。在整個課程裡,我全程投入和珍惜與各人的相處,雖然想到與督導和同儕們一起學習的日子會暫告一段落,但亦不會感到很大的失落或有所虧欠。可能我對人生總會有「分離」的感觸已變得短暫,現實很快就會再次推動我努力面前,或許這就是我生命成長的一個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