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佛教醫院、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聖母醫院行政總監─莊義雄醫生
- 新界東聯網高級行政經理
-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大埔醫院行政總監助理及
- 署任行政總監的職務
- 九龍西聯網總行政經理
- 2011年11月,出任北大嶼山醫院副行政總監
- 2016年4月,出任香港佛教醫院及
- 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行政總監
- 2018年7月,同時兼任為聖母醫院行政總監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眼科)、香港眼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香港社會醫學學院院士、
-
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倫敦大學法學學士。
□:盧惠銓牧師 ■:莊義雄醫生 整理:吳芳芬
□:從醫是否你自小的志願?你的入行故事又是如何?在眾多專科之中,為何選擇眼科?
■:從醫是我其中一個志願,除了覺得工作有意思外,亦覺得日後可以有很多不同專科範疇的發展,加上當時我就讀的皇仁書院亦有不少同學唸醫科,便順理成章選了這條路。醫科畢業後,我去了瑪麗醫院的急症室工作一段時間,接觸到不同症狀的病人,亦可跟不同專科的同事交流,再決定選哪一個專科。最終我選了眼科,在當時屬小眾的專科,入行的人數比較少。眼科要內外科兼備,既要替人診症,又要做手術,眼科雖然不似是內科或外科等大科,然而自有其天地,更可不時見到病人藥到病除的果效。
□:你從前線臨床工作,轉至從事九龍西聯網服務規劃、發展及政策制定等行政管理,這是一個怎樣的轉變?過程中有甚麼較深刻的體會?
■:如前所述,眼科不是主流專科,感覺較邊陲,加上經常遊走於不同醫院,我像一個「來訪醫生」,和醫院的主流服務規劃及行政工作無緣。2003年沙士期間,我去了基督教聯合醫院的整形眼科擔任主管,之後又去了威爾斯親王醫院。由於我想做一些宏觀層次的工作,所以在新界東聯網時轉做半職行政,當時我參加了社區醫學學院的行政醫學計劃,到後來在威爾斯親王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大埔醫院及北區醫院推動院內及聯網的服務,獲得不少滿足感,及後有更多機會參與不同醫院聯網的行政工作,包括出任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大埔醫院的行政總監助理,以及署任行政總監的職務。
□:你曾被派駐當時新建成的北大嶼山醫院,協助聯網總監管理整間醫院的運作與服務拓展,又是一個怎樣的經歷?
■:我很榮幸被委派去開展一間全新的醫院,當時醫管局已有十年時間沒有建成新醫院,代表政府對公共醫療承擔新的里程碑。建院既要滿足社區需求,又要符合人口比例,絕對是一個挑戰。當年北大嶼山的位置較偏遠,但已興建了機場和迪士尼樂園,只是早期發展人口未足以開設一間全科醫院。北大最終得以建成,對內要感謝九龍西聯網,特別是瑪嘉烈醫院同事的支援,對外要感謝東涌社區的包涵。當時我們嘗試到區議會向區內人士解釋,結果由過去的誤解、質疑到今天區內人仕稱讚這間醫院。其實,我們一直很重視對社區持分者的意見。對於開院過程中,並非所有安排能盡善盡美,一步到位,幸得居民坊眾包涵體諒,明白我們已盡了力而沒有怪責,甚至在一些醫院遭責難的事情上,給予支持和肯定,令我有「雪中送炭」的感覺。
□:2016年你獲委任為香港佛教醫院及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行政總監,及至最近更獲委任為聖母醫院行政總監,對接任新崗位有甚麼願景?這三院未來的發展重點在哪裡?
■:黃大仙區的人口約有40萬,長者數目屬全港前列,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很大。這裡有三間醫院,各有不同的宗教背景和歷史,其中有香港佛教醫院,隸屬於香港佛教聯合會;已有57年歷史的聖母醫院,早年由天主教會組織創辦;至於黃大仙醫院則是東華三院旗下一員,亦有50年歷史。從前三間醫院各有不同的領導,彼此談不上廣泛的交流及合作;現在由同一位行政總監負責,亦同屬九龍中聯網,合作的空間比以前大了許多。作為三間醫院的行政總監,我鼓勵三院的同事有更多交流,達致更好的協同效應,遇到問題就一起處理,守望相助,但亦不失各院特色。另外,當局未來於啟德發展區興建一所大型急症醫院,這間醫院會和香港佛教醫院、聖母醫院和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形成一個強大的服務網。加上香港佛教醫院正進行全面翻新,聖母醫院及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亦有望重建,因此未來的工作是充滿挑戰的。
□:你怎樣看「心靈關顧」和「全人醫治」的關係?而院牧事工如何能與醫療團隊有更好的配合?
■:人有靈性上的需要,醫護人員致力全人治療,但許多時難免側重醫治病人的軀體,未必能周全地回應病人及家屬的靈性需要,這方面就有賴院牧和其他有志人士。我們強調「以病人為本」,病人家屬可以請醫護人員幫忙轉介,就如基督徒即使身處香港佛教醫院,也想有基督教院牧的探訪,這是挺自然的,我們亦予以配合。另外,三間醫院均設有舒緩治療服務,院方提供獨立房間方便彌留人士的家屬陪伴,跟親友道別,當人走到人生最後的一個關頭,心靈關顧的切入有其確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