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劍出鞘──如何向未信的病者恰當的使用聖經

慧劍出鞘──如何向未信的病者恰當的使用聖經

 葉錦泉 

蒙上帝的保守,筆者的院牧事奉已超過十年。當中體驗良多,挑戰亦不少。其中一項挑戰是:如何恰當使用聖經向未信的病者分享福音。經驗告訴筆者,不恰當的使用聖經,往往帶來反效果,不單不能幫助聽者接受福音,反而會因為不明白或反感而拒絕福音。作為院牧,筆者當反省、思索這個問題,亦不時嘗試和觀察應用不同聖經所得的結果及其成因。以下的分享乃筆者經整理後的一些體會,盼能拋磚引玉,激發討論,在應用恰當的聖經向未信的病患者分享福音上,更能得心應手,多結果子!

一、語言、溝通的「公共性」

誠然,作為華人基督徒,我們在主要講廣州語的香港醫院裏,向未信的病患者分享福音或聖經,在語言上已佔有「同聲同氣」的優勢。然而,為何很多時候病人仍會拒絕我們所分享的聖經呢?筆者相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語言溝通的「公共性」問題。「『公共性』就是指我們所說的話人人聽得明白,所講的經歷人人可以體會,所有的看法人人可以理解和接受,那麼所說的話就有『公共性』。事實上,在人和人溝通的時候,大家總希望對方接受自己的看法,或至少希望別人明白自己的說話。所以,『公共性』很重要。然而,對基督教群體來說,我們不常以『公共性』作為溝通的重點,有時就像自家人關上門說家裏的話,這些話只有「自己人」才懂得當中的意思。那不是說其意思不可以很明白,乃是說其含意不是那麼自然而然地被外人接納。」(註一)

換言之,當我們向未信的病人分享聖經時,若能留心語言溝通的「公共性」,例如語意淺白、配合其程度、興趣甚或需要、喜好,若能再附以例證、解譯、則未信的病者會較易明白和接受所分享的聖經,這是筆者的經驗之談。此外筆者的經驗以為,要能更有把握恰當使用聖經去幫助病人,分享者的「內功」亦要深厚。

二、分享者的「內功」
  1. 耳到、心到、眼到
    探病時,人到當然重要,但是耳到、心到、眼到更重要。因為病人更需要人聆聽他/她的心事、擔憂,抒發病中之苦。所以用心觀察病人的需要,(並能給予恰當的聖經說話)是十分重要的。
  2. 誠意
    探病最緊要有誠意,臉上要掛著真摯的微笑。盡量學習易地而處,瞭解病人的感受。
  3. 聆聽
    我們要以病人的需要為中心,發問開放式問題,盡量讓病人講述他/她的看法、感受,不要太急於改變話題,很多時候聆聽比講話更重要。(註二)

就筆者的體會,未信主的病患者之所以對筆者所分享的聖經有較積極的反應,是因為筆者的「內功」能發揮功效。當然,更是因為聖靈的工作。

三、慧劍出鞘

若我們己留心了語言溝通的「公共性」,亦用心使出了探病的「內功」,亦有機會引入了福音的話題,則下一步相信是我們可以慧劍出鞘的時候了。以下乃筆者使用聖經話語助未信的病者認識福音、明白聖經的一些做法。(註三)

1. 世上真有神嗎?

筆者會先指出:中國人常說:「舉頭三尺有神靈」。孔子亦明言「得罪於天無所禱也」。這個世界實在有太多超自然又無法用常理或科學解釋的事。難怪甚至前蘇聯無神主義政府也要成立一個專門研究超自然能力和靈界現象的機構!同樣,聖經亦肯定的指出:「所有可以讓人類知道的,有關神的事情,神早就給人類顯明瞭,人們心裏應該很清楚。因為自從創造天地以來,神的永恆能力和神性,是人明明可知的;雖然肉體不能看見,卻可以透過受造之物領悟出來,所以沒有藉口可以推說不知了。」(羅一:十九至二十當代福音,下同)。之後,可以根據經文輔以自然定律的奧妙設計來肯定經文的意思。

2. 宗教都是導人向善,殊途同歸?

筆者會先表示基本上同意大多數宗教(邪教除外)都有導人向善的言論或做法,但不同宗教有不同的教義和教主,對人死後的歸宿、終局亦各有不同的解說、答案和指導。若以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作一比較,則會是救主與教主的分別,一般宗教都有教主,但教主不單會死而且不會復活的,但基督教的耶穌基督是救主,不單能超越死亡,第三天從死裏復活,而且能給信靠祂的人有永生,主耶穌在聖經清楚宣告:「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十一:二十五)又說:「信我的人,就有永生!」(約三:三十六上)

3. 人死了都是如燈滅嗎?

筆者會先指出,今時今日,在不少中國人的心目中,仍然相信鬼魂之說不論是每年七月十四日的盂蘭節或是總有觀眾的鬼片,例如:《凶靈》、《我隻左眼見到鬼》等等,都是明顯與「人死了會如燈滅」的觀念相反。事實上,聖經早在所羅門王的時候已指出:「塵土(肉身)必歸於塵土(死亡),靈也要歸回賜靈的上帝。」(傳十二:七)又在希伯來書九:二十七,聖經亦明言「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而且死後還有審判。」

4. 做人多災多難

筆者會先表示同意,並提出一些人生苦難的例子,然後指出人可以怎樣經歷到信靠主耶穌而得到的平安、看顧和保守,從而有力的讀出主耶穌在聖經裏的應許:「我要把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平安,是世人不能給的,所以你們不必憂愁,也不用害怕。」(約十四:二十七)

結語

「一樣米養百樣人」,同樣的,我們所遇見未信主的病患者亦千變萬化,甚至千奇百怪,故要使用聖經去幫助他們接受福音亦沒有「獨步單方」,所以就算已能掌握語言溝通的「公共性」,亦能善用生活常識、話題、病患者的關注、興趣入手,從而使用恰當的經文傳達福音的信息,還得靠賴聖靈的大能工作和分享者本乎愛心、恆心的跟進栽培,未信者才能有根有基的來到神的面前。(西一:二十八至二十九)

註一:摘自湯紹源《與別不同》一文,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二○○二年七月第二十八期,頁一。
註二:摘自那打素醫院院牧部《醫院探訪及關懷訓練課程》講義。
註三:基甸會出版之《新約附詩箴》內附經文選讀和疑難時的幫助分類經文,可作為使用經文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