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愛

痛愛

 譚玉英   大埔那打素院牧室義工 

患病的人,需要看醫生。但住院的院友,更需要別人的安慰、鼓勵、支持。因為我曾經有過患病的經歷,所以更深的體會到院牧義工發揮愛心、關懷與聆聽的重要性。

早前,我遇上意外受傷了,需要接受漫長的物理治療。但我仍然堅守院牧義工的崗位,依時到醫院病房進行探訪。有一次,看見一位院友要面向床的俯身躺下,我與他打個招呼,自我介紹後就展開了對話。他表示非常羡慕我可以健康走動,但他怎能明白我身體上的痛症!於是回答他的話:「我剛剛才在私家醫院接受物理治療,馬上就趕赴到這間醫院探訪,我和你同是遇上意外受傷需要治療的康復者。」

這樣他開始軟化下來,我們既是「同路中人」,大家就可以同聲同氣了。這一刻,我們的身份、地位都是平起平坐,他也放下成見,打開心門,接納關懷,盡訴個人的故事和憂慮,並日後的生活和工作的打算,他的分享令我有很深的體會。一般為病患所折磨的人,都會擔憂何時康復,何時可以出院,還要住院多久等等。有這樣想法,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在患病中的人,思想會變得軟弱,理智也會下降,負面的思想浮現。作為一個也是受病患折磨的人,當然可以理解這樣的想法。

大家談得投契,他問我為何自已有病患,仍然要來探訪。我回答說:「是因著主耶穌的慈愛,祂驅使我來關懷院友。」由於他是從遠處前來住院,親友很少來探望他,所以他更孤單和無助,而且又不能下床走動,動彈不得的感覺,真百般滋味在心頭,有苦自己知。一次坦誠的交談,得到了他的信任,他感到他慢慢放下自我,重拾自信。他表示會安心留院,靜心休息,配合醫護人員安排的療程。能夠幫助一個感到沮喪的病人,就是我即使自已有傷患,仍然要到醫院探望病人的原因。

我們無法解決或幫助病人肉體的痛楚,他們的生活上所遇上困難、人際關係、工作、學業等問題,最終仍會是他們自已承擔。探訪病人的目的,只是將病人帶到主面前,讓主親自安慰他們,作他們的避難所,負他們的軛,賜平安給他們。其實,在探訪過程中,我自己同時也會得到幫助,探訪病人往往令我反省,若不是認識主耶穌,有祂的愛包裹著,自己也可能像他們一樣的喪氣、不知所措和失落。

活出信仰,最重要的是與人分享主的愛,並願意在任何境況下都負主的軛。因為祂的擔子是輕省的,祂總是給我們意外的平安,而且是超乎了我們所思所想的。這次帶著病患的事奉經歷,不是痛苦的,卻是難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