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眼中的慈聲

牧者眼中的慈聲

慈聲噹噹響、見證集雲來
唐榮敏牧師 灣仔浸信會

筆者是《慈聲》的忠實讀者,因為本人極之認同院牧的角色和功能,所以每當收到這刊物就如獲至寶,第一時間如囫圇吞棗,讀個痛快。《慈聲》設計美觀吸引,很有溫暖的感覺。至於內容方面,在類別的安排和文章質素的講究,就看到需要編輯的精心、堅持和學養,才有這種效果。因此也已達到《慈聲》的目標:1推動牧關;2.合一見證;3.探索發展;4.溝通消息。

多年來,很多適切的文章把筆者在知識上豐富了,視野擴闊了,關聯網絡開通了,最感欣慰的,是那些感人的見證分享,每每觸動筆者的心靈,靈性得造就,多謝《慈聲》的編委和各撰稿人,更感謝神使用這刊物。所以筆者非常鼓勵教會與《慈聲》在目標上同心,讓教牧/信徒都能在心靈的需要上得到滿足。雖然當中的活動消息可能已經事過境遷,但亦可以作為對院牧事工的瞭解。教牧可以珍藏過期刊本,適當時轉述和轉載文章,把神大能的見證能延續發揮,藉專題文章得繼續造就人。

《慈聲》的呼喚
文子安牧師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深水埠堂

每當閱讀《慈聲》,腦海都會浮現慈聲的呼喚這語句,我深深的被這呼聲吸引。 我相信院牧事工聯會出版《慈聲》,是要傳遞院牧事工的需要,並邀請弟兄姊妹參與及支持。經過了99期,相信很多弟兄姊妹都更清楚這個事工的意義,甚至自己也因而得到得造就,院牧事工也藉著《慈聲》的幫助而發展。對於《慈聲》於我個人有三方面的體會。 第一:直接及全面瞭解醫院牧養的情況及需要。這是與我們個人及教會息息相關的事情,教會的牧養關顧亦與此關係密切,因為信眾或牧養對象的境況是我們所關注的。 第二:認識如何配合及服侍病患中的信眾。《慈聲》傳遞了各院牧部的情況、牧關的知識,都是幫助我們及教導弟兄姊妹更懂得關懷病人,從而推動教會支持院牧工作。 第三:得以體認堂會與事工的配合與同工。《慈聲》有不同的見證及堂會分享,這些資料給予弟兄姊妹莫大的激勵,也對堂會帶來鼓舞,因為我們都能見證上帝的作為。 故此,我參與院牧工作,修讀臨床牧關課程(CPE)、成為義務院牧、參與事委會、鼓勵弟兄姊妹定期探望病友,這一切正正就是《慈聲》所期望的,您會否回應這呼聲呢!


牧者的好夥伴
萬得康牧師 宣道會北角堂

相信每位牧者在牧養群羊時,都一定接觸過生老病死。因此,醫院與牧養是分不開的,探望患病的肢體及關顧患病的家人,著實佔了牧養不少空間,而醫院探訪與佈道又和院牧事工有著親密的夥伴關係。 作為推動院牧服務的刊物,《慈聲》定位為「事工刊物」,而不是「機構刊物」,所載所寫的都是整個院牧事工的消息,探討的也是整個事工的問題,讓醫院牧關的理念得到普及和落實,我認為這樣的定位是正確的。 我認為《慈聲》是一份不斷求進的刊物,自今年起,每期定下一個主題,以作探討,而專題的內容能兼顧理倫探究,實際指導,而文章均由專業人士和教牧同工分享,水平很高,實在能提供牧養上的支援和幫助。 《慈聲》另一些值得欣賞的地方,包括當中有醫生的真誠分享,讓讀者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醫生,而〈CPE探真〉對那些希望參予床邊佈道關顧的弟兄姊妹有很多指引。自SARS之後,至今年中,北宣傳道部重新投入醫院的床邊佈道,定期出隊。《慈聲》對出隊的弟兄姊妹有著很正面的幫助。 願神繼續使用《慈聲》作為院牧事工和教會的橋樑!


「慈聲」百期之喜
陳黔開牧師 播道會恩泉堂

蒙神恩典僕親視《慈聲》從「創刊」到「百期」,回想每逢《慈聲》抵達堂捨時,同工、會眾踴躍取閱,本人讚賞「慈聲」: 1) 文以載道─宣告聖經對醫治、牧養的教導。 2) 宣示策略─闡明「院牧事工」的理念與政策,鼓勵教會與信眾支持院牧,並善用其資源。 3) 靈裏溝通─分享院牧同工、教會牧者、基督信眾、前線後方的靈裏負擔。 4) 苦樂共嘗─是病者吐苦水,病者蒙醫治、哀者得盼望的分享園地。 5) 牧養院牧─《慈聲》帶給院牧、醫護吾道不孤的感受,促進專業培養,進而加強獻身基督及專業的鼓勵! 6) 事工交流─各醫院院牧事工的事奉與發展,帶來院牧之間及與教會之溝通,事工切磋,同心合作,精益求精! 7) 設計雅觀─《慈聲》的封面及內頁設計,令讀者看得舒服、在緊迫城市生活中齊享調劑,繼而被言之有物的內容吸引,愛不釋手! 定期出版刊物乃一大挑戰,敬祝「香港院牧事工聯會」出版慈聲百期之喜,敬賀百尺竿頭更進,榮歸天父,樂歸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