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應求的服侍

供不應求的服侍

 盧惠銓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5-38)

打從耶穌時代開始,天國事工都是供不應求,那可怎麼辦?想像昔日耶穌與跟隨祂的門徒,儘管廿四小時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也未必可以完全滿足到各城各鄉的求道者與求診者。有時候甚至他們連吃飯與休息的機會也沒有,仍要回應突如其來的群眾需求。就像以下的這一幕:

  使徒聚集到耶穌那裏,將一切所做的事、所傳的道全告訴他。他就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他們就坐船,暗暗地往曠野地方去。眾人看見他們去,有許多認識他們的,就從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裏,比他們先趕到了。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可6:30-34)

  以上兩段經文的處境雖有不同,卻同樣突顯了耶穌憐憫人的牧者心腸。祂眼裡的群眾很需要被牧養,包括屬靈的餵養、病患得醫治,甚至給他們吃飽。當門徒質疑耶穌怎能以有限的資源來回應超額的需求時,耶穌反過來讓門徒上了重要的一課,只要我們把所有的擺上,配合井然有序的規劃與管理,主能轉虧為盈,恰到好處。(參考馬可福音6:35-44)

  全港現有的病床總數超過三萬張,醫護人員超過六萬。以百多位院牧連同千多名院牧義工,來回應病患與醫護群體的牧養需要,當然是杯水車薪。我們除了求莊稼的主,差遣更多牧者進入醫院這牧場之外,也要繼續尋找及獻上資源,更要好好規劃與管理,以至各項事工能有效地執行。

  怎樣才算是好的規劃與管理?正因為在現實處境裡,院牧團隊沒可能探訪到每位求診人士,還有每天做不完的工作清單。所以更需要釐清事工的定位,同工分工配搭,設定資源投放的優先次序,過程中還需要經常評估及檢討成效,例如:哪個病患群體更需要院牧探訪?怎樣的探訪更能瞭解及回應對象的牧養需要?如何修訂事工安排才能使更多對象受惠?誠然,團隊最終也得面對現實,接納所限,安然交託那莊稼的主,確信這是主的工作,也是屬祂的。已盡所能的服侍,主會悅納,「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