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了的小鳥

停不了的小鳥

姚慧施 香港浸信會醫院院牧 Highlighted text 
踏上院牧之旅

經常遇到臨床牧關教育課程(CPE)學員到醫院學習時,他們會好奇的問:你作院牧有多久?為何會作院牧?

自神學畢業後,即在香港浸信會醫院作院牧,至今已十六個年頭。記得1991年作神學生時到教會實習,一位當護士的姊妹轉介我去探望她工作的醫院裏的一個病人。這位病人因家庭糾紛,與家人爭吵時被淋腐蝕性液體,因此身心都嚴重受創。當我接到這轉介時,心裏猶疑了一會,因為自問實在不懂關懷病人,但經過多番禱告後,就憑著「真誠」和「勇敢」去探望這位病人。經過多次的探訪,聆聽、陪伴、關懷、禱告,這位病人終於願意接受耶穌作她生命的主,走出了怨恨和幽谷。
自這個經驗之後,我向神學院申請到醫院實習,希望學習如何去關懷病人,在一年的學習和體驗中,眼見病人及家屬在焦慮、恐懼,前景迷茫下,院牧能夠適切地牧養關懷,把主耶穌的愛、平安、盼望帶到他們當中,讓病患者有信心和勇氣繼續行走前路。每一次回到醫院探望病人,我都體會神奇妙的恩典和同在,故此我切切為畢業後的工場禱告,求問神會否呼召我成為院牧?經過三個月的禁食禱告和等候,神為我預備了香港浸信會醫院作為事奉的工場。

停不了的小鳥

我性格外向,CPE督導曾形容我是「沒有腳的小鳥」,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但神卻對這隻「停不了的小鳥」有嚴峻的操練。入職後第一和二年我都修讀了醫院舉辦的CPE課程,但當修讀第二個單元時,一天起床,動彈不得,頸項和肩膀感到非常疼痛,送到醫院後,醫生診斷我骨膜嚴重發炎,因此要立刻留院治療,頓時我由院牧變成病人。第一身的體驗,確實不同—由否認到憤怒(中斷了所定的計劃)、與神討價還價、由沮喪到接受,最後,疾病的經歷成為生命的寶貴資源。

在患病時,神透過祂的話來安慰:「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上)主耶穌道成肉身,正是以肉身承受苦難。當我需要帶著頸箍回到工作崗位時,不少病人用奇異的眼光看這個特別的院牧,但它沒有成為我探病的障礙,反倒與病人的距離拉近了,正如保羅所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4)在兩年半的治療中,神使我在牧養關懷裏有深刻的體會,操練安靜、等候和仰望神,並聆聽自己內心世界的需要。這些「訓練」,實在影響深遠。

心裏感恩

在十多年的院牧事奉中,神讓我不斷成長,而最興奮莫過於把病人、同事帶到神面前,與神和好,得著永生的福樂。透過病人、同事、教會、家人、疾病、CPE的學習、教授、神學進修、服侍憂傷群體,並在種種考驗磨練下,神塑造了、豐盛了我的牧養經驗和屬靈生命。這隻「停不了的小鳥」需繼續努力學習—如盧雲神父所體會的:「始於寧謐處,耶穌伸出祂關顧的手肘,親撫那些有需要的群眾;祂在那孤寂地,關顧漸漸變得有力而成熟;祂也在那裏與同時代的人,進入一種醫治的契合中。」

今天醫療技術不斷提昇,全人醫治的理念已被確定;而社會大眾、醫療團隊也肯定院牧在心靈關顧上的貢獻。我能夠一開始事奉就在這崗位上,心裏實在充滿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