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銀禧感恩會

院牧銀禧感恩會

院牧服務銀禧情的閉幕活動—銀禧感恩會,於09年11月30日(一)晚上假香港基督教信義會真理堂舉行。當晚座無虛席,熱鬧非常;出席的包括全港院牧同工及義工、醫護團隊、事委會成員、各區教牧和弟兄姊妹、離院病人和家屬,更有多年來對院牧事工默默支持的奉獻者等。

感恩會的主題為「同一個感動」,司儀由溫裕紅小姐擔任。程序先以感恩和頌讚開始,並由只得三根指頭的黃愛恩博士獻奏揭開序幕,繼而眾人一同頌唱並向上帝獻上摯誠的感恩與禱告。第二部份是回顧,透過短片重溫院牧服務在過去25年,如何由昔日一小群人的感動與召命開始,延伸至多人的感動。

接著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太平紳士致詞並主持「點亮愛火」行動,全場起立,手持亮燈表示為主發光。接續有蔣麗萍姊妹獻唱,並有向全港院牧義工致敬的行動。一眾義工分港島區、九龍區及新界區上台,人數合共超過250人;大會邀請了任燕珍醫生、陸志聰醫生、鄭信恩醫生主持頒授儀式,並為各醫院事委代表和義工扣上襟章,然後合照。最後向全體院牧同工致敬,由李炳光牧師頒授襟章和為眾院牧祝福祈禱。

致敬行動後,廖啟智、陳敏兒伉儷分享了他們曾作為病人家屬的感受,而黃愛恩博士亦分享她自小作為病人的心路歷程;並鼓勵各院牧及義工堅守服侍病人和家屬的召命。感恩會結束前,由25年前第一位駐院院牧陳一華牧師(現任院牧聯會董事會主席)帶領全體起立並立志,重申與病患者同行、同哀、同禱;最後由蘇以葆主教祝褔結束全晚聚會。

銀禧感恩會雖已落幕,但願「同一個感動」能延續下去,讓院牧服務的質與量能與日俱增,並祝福醫院內更多的人。

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太平紳士致辭
陳一華牧師、羅杰才牧師、各位院牧、各位義工、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年是院牧服務的銀禧年,是院牧服務踏入公立醫院25週年的日子,實在很值得紀念和慶祝。

由80年代中期至今,院牧服務與香港的醫院一起成長,甚至是幫助醫院成長。院牧以愛心和專業精神,照顧病人、家屬甚至醫護人員身、心、社、靈的需要。我代表醫管局和病友衷心多謝過去與現在的所有同工、義工,以及支持院牧服務的教會。沒有你們的付出,醫院一定沒有那麼多的溫暖感人的故事。

剛才我提到,院牧服務幫助了醫院成長,理由是醫院雖然提倡全人醫治,但是醫護人員工作繁忙,難以全面照顧病人心靈的需要。院牧和義工正好幫助醫院填補這個空缺。

醫護人員很多時都想更加關心病人內心的需要,但由於工作忙碌,又或者病人不敢向他們開放心靈,以致有心無力。院牧正好成為醫護人員與病人之間的橋樑,去聆聽、關懷病人的需要,甚至消除醫護人員與病人之間的誤解,促進雙方的關係。曾經有病人對醫護人員有些誤會,經院牧調解後,病人出院時竟然送了張感謝咭給醫護人員。

大家都知道,醫管局面對的壓力好大。但是大家可以放心,我們致力提升醫療質素的決心依然不變,醫管局會繼續嚴守專業要求。與醫管局一樣,院牧服務亦都很重視專業發展。例如過去透過新界東醫院聯網,設立「心靈關顧服務委員會」,確立院牧的專業地位,肯定院牧的貢獻。所以,醫管局特別由上年起,陸續向各間醫院的院牧頒發榮譽委任(Honorary Appointment)。榮譽委任是對院牧服務的認同,視院牧為醫管局大家庭的一分子。有了這個身份,即使在醫院遇到特殊情況,啟動了緊急應變級別,院牧同事依然可以如常向病人提供心靈關顧。

我知道院牧服務有幾百位義工,你們探望病人,為他們打氣,讓他們知道有人關心。我在此衷心多謝大家,更加希望你們能夠繼續這項有意義的工作,繼續與我們一起與病人同行。

最後,再次多謝院牧服務25年來的鼎力支持和無私的奉獻,祝院牧服務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座每一位身心健康,生活愉快,多謝各位。

陳敏兒 分享 廖啟智 分享
我的幼子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小孩子,癌病的治療過程,使他對所有帶著口罩的醫生、護士都十分抗拒。唯獨有兩類人,他是不抗拒的,一就是兒童癌病中心的遊戲治療師,另一個就是院牧,因為他知道,這兩類人不會弄痛他,反而會令他開心。

雖然我的幼子歡迎院牧,但由於我的心情落在谷底,我「認為」院牧根本不能瞭解我,我的痛苦,我的失落,院牧不可能明白﹗所以,我一方面雖然感激院牧來探我的幼子,讓他開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抗拒他們,認為他們不明白自己。剛才,李炳光牧師說:院牧是孤單的,因為他們不單要單獨的陪伴病人或他們的家屬,而且更常常會被拒絕。這一點,我是十分明白,因為自己在最低谷時,也會一樣的拒絕他們。

當我幼子仍然患病時,我的心情一直在谷底。有一次,我回到教會參加祈禱會。那是很偶然的一次,自從我幼子患病後,我彷彿「嬲」了上帝,所以很逃避參加這樣的祈禱會。那天晚上,我在祈禱會中向上帝「投訴」,為何我就像《足印》那首詩一樣,在苦難中只有自己一雙足印﹗但正如《足印》那首詩所寫,上帝讓我知道,單靠自己,根本就不可能走過那些日子,那一雙足印,是祂的足印。我感謝上帝藉著院牧和眾多關心我的弟兄姊妹,他們卻是上帝的手,抱著我,讓我行過那一段最艱難的日子。所以,我要在這裏,多謝院牧,多謝每一對上帝之手。

人是十分奇怪的,當我們拿獎,就算是一個「三唔識七」的人來恭賀自己,也會回應多謝、多謝。但當你死人塌樓,遭遇不幸時,有人要來安慰你,你會問,你是誰?所以,我明白院牧要關心人,其實是有難度的。

要接近那些根本不希望你接近他的人,真的是很不容易,院牧的資源亦有限,不可能去接觸每一個病人或他們的家屬。我知道院牧聯會最近出版了《關心》,這份刊物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病友,而且透過文字的分享,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這的確是一大進步。

黃愛恩 分享
雖然我在中學時已信主,但要接納自己有一雙殘缺的手,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信主到接受自己,其實是一個很漫長的歷程。所以我很欣賞在座中的院牧們,你們能夠陪伴病人經過他們軟弱的時候。

我很記得有一次在醫院哭得很厲害,當時有一位護士對我說:不要哭,我會不單給你一條手指餅,我會給你一包。雖然那時我仍在哭,口中也說:不要、不要。但其實心中卻知道她是關心我,想鼓勵我。我想,在病人難過時,院牧遞上一張紙巾,一句關心的話,默默的陪伴,即或是病人會拒絕或不作任何表示,但他們卻是會知道,會感激的。

很多年之後,媽媽告訴我常在電視中看見當年為我做手術的那一位醫生(梁秉中教授)。我立刻有興趣想見他,並親自感謝他。我先發了電郵給梁醫生,而他也馬上的給我回覆,我們並且談了半個小時。不久後,我去拜訪他,醫生真的是醫生,他一見我,就立刻為我做「檢查」,他的關心真的令我感動。當我們坐下來,梁醫生說:其實醫生所做的很少,開刀也不困難。但康復的過程卻是漫長和痛苦的。他很感動我能夠有這樣的「成績」,而且他還對我說,如果我不是彈琴,我的雙手不會這樣好。因為彈琴對於我的雙手,是最好的物理治療。

雖然梁醫生如此謙虛,但我真的衷心感謝他,感謝醫療人員,如果不是他們當初很小心的下每一刀,今天的我,也許不一樣。醫生們任何一個小決定,對病人都可以有很大的影響。

蔣麗萍 分享

院牧是我十分尊敬的神的僕人,當人在最軟弱的時候,是非常需要人伸出援手,院牧就是在醫院中代表神,向人伸出援手的人。

我曾經參加一個沒有四肢的傳道人力克的佈道會,這個力克沒有手沒有腳卻去過25個國家傳道,他分享說:很多人來聽他,是因為要看他的殘障。其實,真正的殘障不在身,而在內心的恐懼。今天,有許多病人,因為身體的疾病而恐懼。但感謝神﹗院牧就在他們最軟弱時探望他們,以愛心幫助病人,度過生命最軟弱的時候,更將寶貴的福音帶給病人。所以我真的感謝你們所貢獻的,願神祝福整個事工,讓更多病人得到這個福份。

《立志》
我願意,傚法主耶穌
當遇上患病的人、哀傷的人、遭受患難的人,
就靠近他們,向他們表示關懷,
並且用心聆聽他們的傾訴。
我願意,與悲傷者同愁,
與哀慟者同憂,與流淚者同泣,
並學習用真情接觸悲愴,
用愛心牽挽失落的臂彎,
用忍耐面對病人的無奈。
求主幫助我,能像禰一樣,
對患病的人、哀傷的人、遭受患難的人,
有一份矜憫的慈心,
因而能與病人共度一無所靠,
甚至是一無所依的日子。
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