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寫:余靄明
承傳父親樂於助人的性格、母親教導職業的選擇,加上神為她「度身訂造」的安排,讓周院牧透過不同的經歷和身分的轉變,在院牧的職事上一直盡心服侍,與病人、家屬及醫護同行。
成長的經歷
周院牧的父親從事顧繡業,是一位受敬重的行家,為人謙厚、樂於助人及提攜後輩;母親是家庭主婦,照顧她和三個弟弟。她的家是「前舖後居」,位處銅鑼灣鬧市,店舖的員工都是父親的鄉親,大家相處熱鬧融洽。她自小常在家中,性格較文靜內向。
中學時,周院牧有次被邀請參加教會夏令營,在最後一晚,聽到一位老師分享見證,講述一位患有腦積水的學生如何得著醫治,她覺得神很奇妙,後來透過表姐帶她參加佈道會決志信主。中學畢業後,由於母親一直教導她,女生只能成為教師或護士,而母親覺得教導學生不易,護士可以助人,於是周院牧入讀護士學校。
以不同的身分事奉主
其後周院牧在公立醫院當護士。一次她參加教會泰北短宣十天,期間探訪一間小學,該校長表示,參與最少半年至一年的服侍才能做到實質的工作,她聽後有感動想成為宣教士,並希望接受神學訓練,於是開始為此認真祈禱。及後她本來申請了假期,預備稍後修讀神學課程,但當時醫學界剛開始直系親屬活體腎臟移植的安排,上司需要她學習血液透析(俗稱「洗血」),同時家庭生意亦有些轉變,她與牧師商量後,決定繼續工作,以兼讀方式修讀神學。
在腎科病房工作期間,周院牧有更多機會接觸病人,甚至帶了幾位病人信主。一年後她放下工作,全時間接受神學裝備,希望將來成為護理專職宣教士,卻因修讀神學時的經歷影響她成為院牧。一年級的某天,一位腎病病人離世,其家屬得悉病人是她帶領信主的,所以想請她協助安息禮拜事宜。雖然她不知如何處理而請教牧師協助,此事卻成為重新與病人連繫的契機。二年級的暑假,周院牧有機會修讀臨床牧關教育(CPE)課程。當年威爾斯親王醫院腫瘤科的教授邀請時任神學院老師的麥大衛牧師前往探望病人;因為探病人手有限,麥牧師遂在該醫院開辦CPE課程及安排探病實習。周院牧先後完成兩個單元CPE課程;神學畢業時,威爾斯親王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聘請院牧,於是她就在那裡開始全職院牧的服侍。
周院牧亦於畢業後與神學院同學結婚,擔任院牧約一年後誕下麟兒。為了小孩的成長,她決定暫時放下院牧服侍,全時間照顧孩子,只參與教會小組的服侍,與其他媽媽分享作母親的經歷。兩個兒子長大後,她對院牧服侍的熱誠仍在,碰巧香港私立醫院院牧事工有部分時間院牧的空缺,於是在2008年9月加入該團隊,重返院牧的崗位。
團隊合作的體現
有天周院牧收到一位在公立醫院服侍的院牧通知,有病人因急病離世,其妻子正在養和醫院分娩,親屬正前來傳達噩耗。院牧團隊即時與醫院聯絡,安排合適的地方,由周院牧陪同下,讓親屬向這位新媽媽交代消息,並與另一位女院牧陪同她見丈夫最後一面。周院牧一直探訪關心她至出院,適逢本港出現豬流感疫情,周院牧沒有機會再探訪,只能透過電話繼續關心。這次經歷展現了公立與私立醫院院牧之間的配搭,亦看見院牧與醫院的合作,見證團隊精神。
團隊關係在服侍中十分重要。周院牧表示,每天與團隊同工見面的時間比見家人的可能還要多,所以大家保持「一家人」的關係,早上先有祈禱和分享,在神面前放下自己的重擔,得著力量才開始一天的服侍。他們與醫護團隊亦保持良好的關係,每星期一次與部分基督徒醫生一起祈禱。
「生命影響生命」的服侍
服侍多年,周院牧有不少難忘的經歷。有天探訪一位轉介、未信主的女病人,她發現自己有乳癌,已擴散至肝及胰臟。當時病人卻表現鎮定,因為覺得有人為她祈禱,於是周院牧趁機與她分享信仰,帶領她決志信主。接受治療期間,她情況穩定,不但可以出院,更可以去旅行、上教會,甚至在教會接受洗禮,這是周院牧第一次見證病人在教會受洗。大約一年後,病人最終離世;彌留其間,其兄長問周院牧,為何沒有神蹟在他的妹妹身上發生。周院牧感到聖靈的提醒,回應說:「其實你妹妹本身就是一個神蹟。她的病情已屬末期,但仍能接受治療,能到想去的地方旅行,而且信主、上教會、受洗,影響你的家人回轉或決志信主。」在病人的安息禮拜時,兄長分享了這段話,成為他很大的安慰。更感恩的是,病人的丈夫在她離世後一個月也信了主。周院牧看見神很體貼人的需要,每個經歷都是為人「度身訂造」的。透過接觸不同生命,她不斷看見神奇妙的作為,病人的經歷令她的生命也有成長。
除了病人及其家屬,醫院的職員也是院牧的服侍對象。養和醫院的護士學校設有生命成長課程,醫院會邀請院牧負責講課。周院牧一直有機會參與其中,以「過來人」及院牧的身分去分享,成為一眾護士生的鼓勵。她接觸的第一批護士學生不但已經成為護士,而且見證部分護士拍拖、結婚、生孩子,剛巧近年她自己亦榮升為祖母,所以育兒成為共同話題,即使有些護士離了職仍能保持聯絡。
近年周院牧不時在教會與信徒分享探訪及關懷病患者的課題,今年一月更接到教會邀請分享生死教育,後來她媽媽患病入院,到四月就離世了。這經驗讓她親身上了一課生死教育,其後更切身地在教會與信徒分享這課題。她認為生死教育十分重要,因此她走進教會與信徒分享,並鼓勵他們從探望身邊的親友開始實踐關懷與同理心。未來她希望繼續推廣生死教育,讓更多人認識院牧事工,以及珍惜生命,活好當下;同時期望有更多神學生修讀CPE課程,將來參與病患牧養的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