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十二月中,北京為改革開放三十週年舉行紀念活動。今年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按中國人的傳統,這是甲子壽。而且「大國崛起」,國家的綜合國力達到前所未有。若按照北京舉辦奧運的思維,今年的國慶慶祝,也應該是空前的。但去年的一場大地震,之後又有金融海嘯,相信中央政府將會大力收縮國慶的規格和支出,轉移把力量放在實質的經濟和民生的建設之上,而且政治改革的議程,也應該是時候作出更深入的處理了。
古云: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改革開放三十年,帶來粗放型經濟的高速增長,但同時亦引發了治安、貪腐、道德崩解、環境破壞等等的重大問題。但一場天災(地震)人禍(金融海嘯),卻使當政者稍為清醒冷靜下來。重新注意國家人民的一些基本問題,並且提供一個極佳的改革時機。真的希望國家在甲子壽之年,有的不只是虛浮的慶祝,而是紮實的進步。
無獨有偶,今年也是院牧服務的銀禧年,院牧服務經過了四分一個世紀,可說取得非常美滿的成績,如今院牧服務在全港醫院的覆蓋率,達到了95%之高,而駐院的院牧人數亦超過100人之多。至於知名度和認受性,無論是醫院和教會內外,也得到相當認識和肯定。因此說這25年來,院牧服務已取得相當成果,應算是合乎事實。但另一方面,各個地區醫院的院牧服務,在過去10至15年之間,可說是變化不大,這一方面反映了事工的穩定,但另一方面亦顯示了發展上要再加努力。
今天擺在中國的改革議題,已經不再只是經濟和民生方面的問題,而是關於政治改革,社會價值,人民質素等非物質和可量化的東西;對於院牧服務,也不再只是量化的成績。我們曾經反覆提及的第二里路,就是關於院牧服務的質素,院牧專業發展、服務理念的深化,甚至包括探訪義工的優質化等等,這都是關乎質素和整個事工結構的問題,也是所有參與和關心院牧服務的人所期待有更多進步的事。